吃药时该怎么喝水
2023-6-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很多人吃药时随便就着一杯水就吃下去了,其实有些药物对服用水的量和温度都是有要求的。例如,服用糖浆后“咕咚咕咚”猛灌一大杯水,那糖浆就白喝了。有的药服用时要多喝水,有的药服用时要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有的药不能用热水送服。服药对水温、喝水时间、水量等等都是有讲究的,喝对水才能让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首先是水温。2020年版《中国药典》凡例中规定:热水70~80℃;温水 40~50℃;常温水10~30℃;冰水2~10℃。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温水是合适的,但对于以下几类药物需要注意,服药的水温最好低于40℃,否则会破坏药物从而失去药效:①助消化的酶类或含活菌的制剂;②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等;③易氧化的药品,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等;④受热易变形、影响药物释放的胶囊型药物;⑤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比如柴胡、藿香、薄荷等;⑥遇热不稳定的药,比如阿莫西林、氯喹等。
然后是饮水量。下列这些药物需要在咽喉部、胃肠道局部发挥药效,不可服药后立即大量饮水冲淡药物,使其局部药物浓度过低:①胃黏膜保护药,比如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等;②含漱剂或需舌下含服的药物;③止咳糖浆;④抗利尿药。但大部分药片,尤其是胶囊若黏附于食管壁会损伤食管黏膜,甚至将食管静脉划破,造成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除了以上一些限制饮水的药物外,大多数药物进入血液以后都要经过肾脏排泄,服药后多喝水,能帮助药物在胃肠道崩解吸收,减轻肾脏负担,促进排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马柔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