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的相关知识

2023-6-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婴幼儿期是感觉统合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失调使大脑不能有效整合感觉信息,从而导致儿童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为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小肌肉协调、情绪等多方面功能障碍。我国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者占10%-30%。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婴儿时(0-1岁)表现为:不好哺育、爱哭、不安、易醒;肌肉松弛,粗大运动发育慢;不喜欢被抱;排斥刷牙、洗脸、理发。2、幼儿时(1-3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口齿不清;易怒;害怕荡秋千、滑滑梯;不喜硬食;语言发育迟缓。3、前儿童期(3-6岁)表现为:粗大运动不协调;精细动作笨拙;经常跌倒;不合群、与人相处困难;情绪不稳定、易哭;注意力不集中。4、其他表现还有:容易疲劳、晕车;胆怯、不喜欢荡秋千、不爱坐电梯、恐高;多动、喜欢转圈或摇晃;呆滞、对身边事物没有太多反应;辨别方向困难。我国“感觉统合”在儿童群体中发生率约为:20%—50%。

三、感觉统合失调怎么办?

(一)感觉统合训练:运用科学的评测手段,通过各种感知觉统合及运动类特殊器材的针对性、趣味性使用,帮助儿童提高感知觉器官的工作能力,改善其肢体使用能力,从而改善其语言、认知、运动、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行为表现。

(二)感统训练的作用: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提供本体感觉等多种感觉刺激信息,提高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功能,提高调节感觉信息能力,克服感觉信息接收和处理问题,最终改善平衡功能和运动稳定性。感觉统合训练还有助于感觉刺激做出适应性的反应,提高患儿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运动计划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等。

(三)感统训练的适用人群:

1、不同发育阶段的孩子: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来制定训练方案;12岁之前,孩子的感统失调可以通过感统训练进行矫正。2、感统失调的孩子:根据感统失调程度拟定训练计划;强化触觉、强化平衡感、强化本体感等多种训练。3、特殊孩子:智力发育迟缓;缺陷型多动症;学习障碍;自闭症;脑瘫。

(四)感觉统合训练的好处:

1、触觉训练:通过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等器械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适应证: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2、前庭平衡觉训练:通过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等器械调整信息及平衡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适应证:身体灵活度差、姿势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及习惯难以培养。

3、弹跳训练:通过羊角球、跳跳床等调整本体平衡、前庭平衡感觉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适应证:站坐无相、姿势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良、关节信息不足。

4、本体感训练:通过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圆形平衡板等强化本体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适应证:语言发展缓慢、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李杰)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