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的相关知识
2023-6-1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随着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的比率明显上升。然而,对于备孕的宝妈和正在怀孕的妈妈来说,更糟糕的是一次次的怀孕,却总是保不住孩子。
在日常门诊中发现,很多育龄妇女对于复发性流产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发生在妊娠早期的。面对反复流产,除了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外,对备孕夫妇来说更多的是困惑和不知所措。下面我们来讲讲 「复发性流产」的那点事。
什么是复发性流产?
顾名思义,就是反复流产。
复发性流产具体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确切定义是不同的。目前我国将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在28周前,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的胎儿丢失定义为复发性流产,也包括连续发生的生化妊娠。但是出现2次的妇女应高度重视,因为下次妊娠后胚胎的丢失率和发生3次流产的比率相似,约40%-80%。
这种情况对妇女生理及心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医生干预治疗,避免再次出现相似的情况。
按妊娠时段划分:12周前出现的流产称为早期流产,12周至不满28周之间的流产称为晚期流产。
早孕的流产是“优胜劣汰”吗?
对于反复发生胚胎停止发育或者称为稽留流产的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查原因、进行干预,不能盲目再次妊娠,不然会反反复复发生。这种情况不能用传统的优胜劣汰的理论来解释。大家要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需要治疗。
流产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根据临床统计,流产的原因构成基本有以下几点:
1、胚胎染色体异常占比超50%。2、母体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及同种免疫)。3、血液高凝因素(遗传性及获得性)。4、女性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5、内分泌异常。6、生殖道感染。7、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营养素的缺乏等等。那对于不同阶段以上病因的构成比例是不相同的。
复发性流产,我们能预防吗?
可以说能预防一部分,根据上面我们所提到的病因,部分可以规避,其实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备孕。备孕期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规避刚才说的预防流产的一些病因,或者说找到与流产有关的病因进行提前治疗。
比如生殖道的感染、解剖因素以及营养素的缺乏、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环境等我们在备孕阶段就应该纠正,避免此类原因导致不良妊娠的出现。
对于感染,很多生殖道的感染是隐匿性的,孕前就存在的,只是没什么异常的感觉,此时若是受孕,由于妊娠后免疫功能生理性地下降,那么感染就可能加重甚至引起流产。
另外一个就是生殖道解剖异常,尤其是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明显影响着胚胎、胎儿的正常发育。这异常结构中相当一部分可以使用现代的妇科技术在孕前进行纠正改善。
各种原因反复进行刮宫,造成的一个并发症就是宫腔粘连。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继发不孕,而且还可能导致反复胚胎停止发育。我们的胚胎可以比作一颗种子,内膜可以比作土壤。如果破坏了我们的土壤,良好的种子也不发芽生长。这些经过妇科手术联合药物的调整,大部分都可以解决。
还有一部分病因我们无法预防。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这种情况?
上面提到我们的流产分为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根据发病情况来说,早期流产占比80%左右,而且大部分在10周以内出现。
除上边所说的可以纠正的病因外。目前早期流产病因占比绝大多数为:血液高凝因素、免疫因素,合计超过约60%病因构成比。这两种病因不做正规的检查是无法了解的。
对于此类疾病的保胎成功率如何呢?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比较复杂,此类患者80% 左右给予相应的检查是能找到病因的,对因治疗一般疗效相对较好。
此类患者中仍有大约20%的患者使用目前的检查手段不能查到明确的病因。对于查不到病因的患者,使用复发性流产治疗方案尝试性地治疗后,相当一部分也是可以成功抱婴回家的,只是其中的机理目前尚不明晰。
但各位孕妈们不必太过担心,根据医院2021年保胎病区的数据,保胎成功率是93.1%。
(鹿邑县贾滩镇卫生院妇产科 梁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