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知识
2023-6-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等感染性因素及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反应。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那么病毒性心肌炎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又应该如何护理呢?本文将展开对病毒性心肌炎这种疾病进行科普。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与其病灶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有关,大部分患者可以没有心脏相关症状,仅表现为发热、头疼等感冒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很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临床危急情况,甚至会出现临床死亡这类悲剧。早期无明显症状的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检查可以看到心电图有早搏或者部分导联ST—T的非特异性改变,数周后可能会自行消失或者遗留部分心律失常。轻症自限性心肌炎,在病毒感染的1-3周内可能会有轻度的心前区不适、心悸等症状,但是没有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表现。
部分罹患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病毒感染后,患者会有短暂的心肌炎症状,数年后,患者的心脏会逐步变大,最终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最重的应该属于重症心肌炎,在病毒感染后1-2周之内会出现胸闷、胸疼、气短、心悸等症状,会出现多种类型心律失常,如:频繁发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亦会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情况。另一种是猝死型心肌炎,患者在死亡前没有任何心脏疾病的征兆,但往往在剧烈运动时突然死亡,经验尸证实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1)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在急性期,充分卧床休息是必要的,通常恢复过程需要1-2周,待患者的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后,再逐步加大活动力度。在康复期间需要保持一定强度的活动,通常以不引起自身劳累不适为度。对于有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在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和心脏状况改善之后,才能逐步增加运动强度。
(2)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对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心率、血压等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果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需要适当的时候辅以吸氧改善其情况;情绪激动的患者应该应用镇静剂;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采用半卧位,让患者尽可能的安静,同时也要避免静脉输液的速率太快。
(3)作为患者的家属,需要知道患者的病情进展、病情转归,要积极配合,以利于心肌炎患者的康复;疫病流行时,应尽可能避免让孩子到公共场合或人群密集的地方。有些儿童患者在出院后仍在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因此,需要对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建议必要时到医院做跟踪复查。
结束语
以上就是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科普知识。目前,心肌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对于病毒性心肌炎这种疾病我们要多加防范,如果有类似的症状,应当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心内科 赵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