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那些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023-6-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近年来,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增大以及碘摄入量的不当(不足或过量),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的趋势。今天给大家带来甲状腺疾病科普,让大家对甲状腺相关疾病有所了解。我们来了解一下“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本身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过多而引起的机体代谢亢进的一种疾病。在我国甲亢的患病率约为0.78%。
常见病因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长期大量摄入碘或含碘药物、绒毛膜癌等。
甲亢的临床表现
甲亢的主要症状有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烦躁失眠、心悸、乏力、腹泻、手抖、女性闭经或月经稀少,此外,甲亢患者还常伴有突眼、颈部增粗、胫前黏液性水肿等阳性体征。
少数老年患者高代谢的症状不典型,则表现为乏力、心悸、厌食、抑郁、嗜睡、体重明显减轻,称之为淡漠型甲亢。
甲亢的高危人群
任何人都可能患甲亢,以下人群中甲状腺的发病几率会有所提高:
1、女性,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10倍;
2、60岁以上的人群也是甲亢的易发人群;
3、6个月内曾怀孕或生产的女性;
4、有甲状腺病史的人群;
5、有患甲亢家族史的人群;
6、食用过多的含碘食物;
7、服用含碘药物。
甲亢的检查
1、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FT4、 FT3、 TT4、 TT3);
2、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测定;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
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抑制试验;
5、TSH受体抗体(TRAb);
6、降钙素测定;
7、尿碘测定。
影像学检查
1、甲状腺超声检查:无需空腹准备。
2、甲状腺核素检查:甲状腺摄碘-131功能试验和甲状腺核素静态显像。
3、甲状腺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4、必要时行CT和MRI检查。
甲亢会遗传吗?
甲亢是以遗传为背景,在感染、药物、精神刺激等环境因素作用下,诱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甲状腺肿大及功能亢进的临床综合征。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甲亢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甲亢的发生呈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单卵双生子的患病一致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
甲亢的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可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缓解甲亢的症状。
优:可保留甲状腺产生激素的功能。
劣:疗程长、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复发率高。
2、碘-131治疗:利用碘-131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出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细胞。
优: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劣:甲减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3、手术治疗:通常采取甲状腺次全切手术。
优: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劣:甲减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甲亢患者的自我管理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治疗阶段、减量阶段、维持阶段,一般疗程为1.5-2年。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症状好转,甲状腺激素水平降至正常,也不可擅自停药,由医生决定何时可以停药。
2、合理饮食:减少食用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注意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包括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平时不宜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如出汗多,应保证水分摄入。
3、适当休息,避免情绪激动、感染、过度劳累等。
4、随访: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前3个月,每周查血常规1次,每1~2个月测定甲状腺功能,若出现高热、心动过速、呼吸加快、恶心、呕吐、不明原因的腹泻等,警惕甲状腺危象的可能,及时就诊。
甲亢虽然属于常见病,但是甲亢会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损伤,且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周期较长,所以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配合科学地生活方式干预,提高治愈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