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内障的相关知识

2023-7-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一般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近几年来,白内障也逐渐变得年轻化,有些比较严重的白内障甚至造成了视力残疾以及眼盲。根据医学研究数据表明,全球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群都患有或轻或重的白内障。所以这一问题必须要引发我们的重视。

那么,究竟什么是白内障呢?我们每个人的眼睛中都有一个晶状体的组织,通过晶状体我们才可以看清外界的事物。在正常状态下,晶状体是透明的,一旦受到内部或者外部的不良影响,就容易导致晶状体变得浑浊,从而影响视网膜进行成像,我们看东西就会产生障碍。引发晶状体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外伤、辐射、老化、有毒物质等等。这些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这一病变就称为白内障。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把白内障称之为“圆翳内障”,《审视瑶函》曰:“圆翳内障,此翳薄而圆,阴阳大小一般,当珠方知此症……”。又曰:“水晶障翳,眼如水晶内障,色厚而光滑且清白,瞳子隐隐内中藏,视物蒙如云雾膈……”。后世医家又称为“枣花翳”“冰翳”“银翳”等。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发现,本病多因为患者年老体衰,或者外伤、暴力,或者素体虚弱、禀赋不足等原因所引起,它的病机主要是虚和瘀。虚有脾胃气虚和肝肾阴虚,瘀自然是血瘀。

从病机上看,白内障主要是因为肝肾阴虚所引起,肝开窍于目,目得肝血而能视,瞳神为水轮属肾,肾精充足则精彩光明。如果年老体衰,精气不充,或因劳心过度,阴血耗散,或先天禀赋不足,则可导致肝血不足、肝阴亏损及肾精不足,且肝肾同源,精血互生,故肝肾阴虚常同时存在。另一个不能忽视的病理体征就是瘀血,老年人血运因迟滞缓慢,久而形成瘀血,又因外伤、暴力,晶珠惊震,气滞血瘀,侵扰神水而逐渐混浊变白。

中医治疗白内障主要分为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其中中药治疗用药则需针对不同类型的白内障进行辨证用药:

1,肝肾阴虚型症状:临床常见视物昏花模糊,眼前黑影扰乱,头晕目眩,腰酸膝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烦躁失眠,烘热盗汗,舌红绛,苔少,脉弦细。治法:治宜滋补肝肾,常用杞菊地黄汤进行加减。

2,气血不足型症状:临床常见精神倦怠,气短无力,面色苍白,小便多而清长,舌质薄嫩,苔白,脉细弱。治法:治宜补气养血,常用益气明目汤加减用药。

3,脾胃虚弱型症状:临床常见视物日渐模糊,饮食乏味,胃呆纳少,精神萎靡,面黄肌瘦,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治宜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4,肝火上亢型症状:临床常见眼痛头晕,视物模糊,肝区隐痛,口苦咽干,失眠多梦,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舌苔黄,脉弦滑数。治法:治宜清肝泻火,祛风明目,常用羚羊角饮子加减配伍。

而对于针灸治疗,则是对于眼部穴位以及身体的一些腧穴进行针刺,帮助调节整体的内在环境、疏通经络,起到辅助治疗白内障的作用,常用穴位包括:光明穴、三阴交、足三里、精明等穴位。

除此之外,中医主张“治未病”,白内障给眼睛带来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未病先防,在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谨防白内障的发生。比如平时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视力疲劳。现在很多人习惯了长时间工作或者学习的状态,但是这样对眼睛的健康很不利。所以我们要尽量定时休息,减少用眼时间,抽出一些时间用于冥想、眺望,或者做一些眼保健操。同时也可以多吃一些明目、补肝肾的食物,来帮助身体进行调节,提高抵抗力。

(登封嵩正中医院眼科 景亚鹏)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