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准和异常情况的诊断
2023-7-1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研究员李辉介绍,近十年我国儿童生长发育已进入平稳缓慢增长阶段,但生长水平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现行标准。下面为大家科普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准和异常情况的诊断。
一、儿童生长发育有什么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已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快来对照图表,看看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7岁以后的孩子,可以参考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
表格中P50和中位数代表的是同性别同年龄孩子的平均身高,这是一个参考值,孩子的身高只要在百分数值P3-P97或者-2SD到+2SD都属于正常身高,家长们不必太过焦虑,定期监测身高即可。
如果孩子的身高处于P3或者-2SD以下,已经到达了医学上矮小症的诊断标准了,家长应重点关注并到生长发育专科门诊进一步诊治。
二、如何进行异常情况的诊断?具体的监测方法是什么?
生长曲线的动态监测更有意义,这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身长别体重、BMI等指标来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把这些指标连续地绘制在参考人群的标准曲线上,以获得连续的生长趋势图,更能直观地反映儿童的生长情况。
美国CDC推荐2岁以下婴幼儿采用基于WHO儿童生长标准的曲线图(举例如下):
而2岁及以上儿童采用CDC/NCHS生长参考标准(举例如下):
身高的测量:2岁以下儿童应卧位测量。2岁以上儿童应直立位测量。身长和身高的测量值应精确至0.1cm。理想情况可测量3次取平均值。
体重的测量:测量婴儿体重时应脱去尿布,年龄较大的儿童测量体重时应脱去鞋子,少穿或不穿外衣,测量值可精确到0.1kg。
头围的测量:头围测量的是经眉间点和枕骨部的头部最大直径的周长,测量值精确到0.1cm。
头围的大小偏离正常范围应同时评估与身材的相称度,以及神经系统发育的水平,这一步可请儿保医生帮忙评估。
身长比体重和BMI:身长比体重和BMI都是肥胖的有效预测指标。对于0-2岁儿童,通常使用体重身长比来代替BMI。2岁后采用BMI值来预测肥胖。
BMI计算公式:body weight (kg) ÷ height (meters) squared
家长们也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获得数据:
一是自己量,市面上有很多APP可以便捷地把数据输进去,就自动生成曲线。
二是专业人员测量获得数据,绘制生长曲线图。
生长速率增长缓慢,是不是营养摄入不足?什么情况下是异常的增长模式?
体格增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当生长速率减缓时,需要评估营养因素,但不全是因为营养导致。在2岁内,约有2/3正常婴儿生长曲线的百分位线会发生转变。例如,儿童从第50百分位下降至第25百分位甚至第15百分位线上。这些情况可能大部分是正常的,但仍需要由医生来进行专业的综合评估。
可能警示异常的信号:
1.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第2百分位数。
2.体重增长速度<1kg/年的青春期前儿童。
3.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第3百分位数。
4.每年的身高增长速率:小于3岁低于7cm/年,4岁至青春前期低于5cm/年,青春期低于6cm/年。
(方城县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田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