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复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3-7-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近日,“耳石”脱落引发眩晕的王女士在接受完两次复位治疗后仍感到头晕,生活、工作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女士又在神经内科进行了前庭康复训练。两周后,眩晕症状明显缓解,生活步入了正轨。
耳石症是什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个专业而又“高大上”的叫法,其实它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叫“耳石症”。耳石,其实是内耳里的碳酸钙结晶。每个人耳朵里都有一层耳石膜,就像一层鹅卵石小路,还有三个半规管,就像三条过山车轨道。由于各种原因,鹅卵石般的耳石微粒会“脱落”“漂浮”,耳石症就是由于耳石微粒从掌管平衡的前庭器里“逃跑”,在半规管里滚来滚去“乘风破浪”造成的,患者处于特定的体位会诱发眩晕,天旋地转犹如“乾坤大挪移”。
耳石症的诱因
1、熬夜、劳累。2、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末梢循环供血障碍。3、女性更年期时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缺钙。4、老年性的,耳石器官老化,导致的退行性改变(我们常形象地跟患者解释说,年纪大了,胶水老化了,耳石粘不住了)。5、感冒后继发前庭神经炎导致耳石脱落。6、一侧耳部外伤之后出现耳石脱落。7、有些患者在补牙的过程中因磨牙槽震动后导致耳石脱落。8、此外,还遇到一些患者术后长期一个固定卧位睡觉,耳石因长期重力的作用导致脱落。
耳石症的复位+前庭康复治疗措施
该疾病在耳鼻喉咽喉科查体时都可能是正常表现,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清晰,为明确诊断,需要做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确诊后通过手法进行复位治疗,但复位有时并不是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几次或者好几次的治疗,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该院神经内科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治疗项目已多年,累计为五千多名患者进行了复位治疗,但部分患者复位后仍存在头晕等症状。针对这一情况,神经内科积极探索新的诊治方案,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新开展了前庭康复,结合眩晕评估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前庭康复,包括一般性前庭康复训练,如Cawthome Cooksey练习、Brandt-Daroff练习等,以及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一般性训练的效果优于假复位和单纯药物治疗,但低于耳石复位治疗。cohen和Kimball报道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有手法复位禁忌证的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法。Steenerson等发现在复位治疗前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可增加患者对复位的耐受性。部分患者在复位治疗成功后,其姿势稳定性仍低于正常水平,而个体化的前庭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以及步态稳定。
哪些人不宜做复位治疗?
严重颈椎疾病、大手术后不能变换体位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好、脑血管病急性期、视网膜脱离等都不宜做复位。可先用药物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可自愈,不能自愈者,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行复位治疗。
可以自行在家复位吗?
应由专业医护人员通过查体判断耳石脱落的位置。如果部位判断不准确及复位方法错误,可导致耳石移位或复位失败。且部分患者伴随有其他病症,所以应由医护人员实施准确的判断及精确的复位。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建议初诊患者眩晕时医院就诊,老患者可先线上问诊,医护人员根据情况给予正确指导。
耳石症复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复位治疗后需休息30分钟以上。复位后头抬高45度半卧位休息两晚,且尽可能健侧卧位,白天尽可能保持头部的垂直。近期避免剧烈运动,如低头、摇头、跳跃等运动,以及登高、游泳等户外运动。一定保持充足的睡眠,多休息、清淡饮食。医生表示,耳石症的治疗首选手法复位,及时准确的手法复位有效率可高达90%。
如何日常生活需注意什么?如何预防复发?
1、复位后一周内在起、睡、翻身、低头、仰头等动作时不可过快,注意安全、眩晕发作时头稍前倾,避免跌倒。2、尽量避免患侧及平卧位,枕头可垫高一点。3、避免做美发、洁牙等头过度后仰的动作。4、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打球等。5、日常生活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心情愉快、避免头部外伤等。6、请遵医嘱用药。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焦作院区)神经内科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