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护理细节与实施
2023-7-2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俯卧位通气治疗是针对部分疾病患者采取的有效治疗方案,目的是增加氧气供应量,最大程度有效改善氧合状态,属于一种比较有效的通气方式,现如今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在临床广泛推广实施,主要是有基础理论和循证医学支持。为了确保为患者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性,需要配合实施护理措施,优化护理细节。
一、管道护理
针对患者开展的管道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防止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管道出现阻塞和脱落的风险,一方面能够避免堵塞鼻导管,另一方面也要能够保障气管插管不被移位。为了方便开展管道护理,方便观察管道是否出现移位的现象,要保障管道通畅,通常情况下在四肢固定留置针。在患者处于俯卧位时,需要将垫枕垫到患者的胸部位置,可以保障患者的腹部不会受到压迫,这样的放置垫枕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患者活动胸部和腹部,确保正常的呼吸频率。
二、呼吸道护理
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大量分泌物从患者的口鼻腔中流出,因此要由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实现自主有效呼吸。俯卧位的方式可以帮助患者肺部实现呼吸,及时地清除分泌物,确保为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的效果。需要及时地为患者吸痰处理,在进行吸痰之前为患者纯氧吸入维持2分钟,可以防止血氧饱和度在患者吸痰期间突然下降,吸痰过程中始终要保证无菌操作,每次不要超过15秒钟。为了有效帮助患者排出分泌物,可以进行扩张肺泡处理,由肺部自下而上地进行叩击。
三、做好严格监护
对于患者来说,在开展机械通气治疗时,需要优化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因为部分患者由于俯卧位通气方式与平时的仰卧位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患者的血压下降,并且出现了心律失常的表现,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过一般情况下,这几种症状并不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没必要立即将患者调整为仰卧位,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时需要持续24小时对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水平心电参数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为患者进行吸入氧气治疗,在进行30分钟的进行通气之后,需要观察患者的血氧分析结果,根据结果调节各种参数,目的是防止患者出现通气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皮肤护理
通常情况下还需要针对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实施护理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在医院开展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每两个小时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因此每次变换体位通气的时间需要持续两小时,处于俯卧位状态时,患者的面部长期朝下,可能会导致患者皮肤受压迫部位受到损伤,出现面部水肿,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需要将头部垫高30度,以此来缓解面部水肿现象,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俯卧位体位状态,可以让患者手向上放置在软枕上,需要在患者髋部膝关节踝关节部位放置软垫,每隔1~2个小时更换一次软垫。为了有效地防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出现的压疮,应该确保床单清洁定期翻身,防止肌肉萎缩。
五、心理护理
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患者呼吸情况可能会导致身体状况比较危急,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不愿意配合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和配合护理措施。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俯卧位状态,让患者感觉到了不适,另一方面缺氧产生的压迫感,诱发患者出现了恐惧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一些极度焦虑的患者推荐使用镇静剂持续性地稳定患者的状态,针对一些认知不全面导致出现恐惧心理状态的患者,能够落实开展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的目的实施的效果,让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也可以借助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总之,俯卧位通气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机械通气技术,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排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出现阻塞,实施的护理能够确保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高效顺利开展,还能够做好患者状态的监护。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 王英 贺丽 简福霞 袁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