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的优点是什么
2023-7-1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我们身体的许多疾病都必须通过影像检查来确诊,以及明确病灶具体的形态和部位。放射科就承担这样的任务,是临床必不可少的科室,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x线、CT、磁共振等等。x线和CT已经成为体检中的常规项目,大家也都比较熟悉,而对于磁共振可能有点不太了解,那么核磁共振自身具有哪些优点?临床又该如何应用呢?
首先要了解,磁共振成像也就是MRI,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通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即产生MR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核磁共振的优点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不会产生电离辐射 核磁共振成像发射出来的电磁波是短波或超短波段,并不会产生电离辐射,安全性相对来说比较高。
多参数成像 核磁共振是多参数成像法,利用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而获得清晰的图像,整个过程中并不会对身体带来伤害。
成像清晰 在所有的医学影像技术中,软组织对比度最高的就是核磁共振。由于身体中水分占体重的70%左右,水分中的氢核正是磁共振信号的来源,其他信号来自蛋白质和脂肪等中的氢原子。因为水跟其他组织中氢质子的磁共振信号强度不一样,所以能获得高对比度的图像。
多维度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能多维度获得斜断面图像,包括矢状、冠状和横断等,无死角显示各个部位病变,并不会被组织或部位所遮挡,整个过程中也无需变换体位,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解剖结构和细微的特点。
磁共振可无创性地观察血管以及心脏的结构,能够不用造影剂进行血管成像、以影像的形式显示各个心动周期的画面,就不存在造影剂的过敏反应。
磁共振可进行功能成像和生化代谢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观察和鉴别病变,而且能够更好地描述病变的微观结构,实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提高病变诊断正确率。比如DWI在早期的脑梗死患者中,显示组织中水分子弥散受限,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后续的相关治疗;MRS是无创性检测活体组织内化合物水平和代谢情况,这些功能成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颅内病变及脊髓神经病变评估。
磁共振无骨伪影干扰,特别是在后颅窝、脑干、脊髓等部位显示良好,因此对于小脑、脑干、椎管内病变检查优良。
那么,哪些疾病适合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检查主要用于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纵隔、乳腺、腹部器官、盆腔脏器、骨与关节、五官疾病、全身软组织等病变进行检查。尤其是对颅 脑、脊柱、脊髓、骨关节、软组织等病变检查效果很好。
除了一些临床适应证,也有一些情况不建议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哪些疾病不适合?
对于肺部这类缺少质子的部位检查成像效果不佳。磁共振成像对钙化灶和骨骼病灶的显示,也不如CT准确和敏感。
发生急性脑出血、撕脱性骨折的患者等等。
(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张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