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用药那些事
2023-7-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但是药三分毒,一旦用错药物,不但对疾病治疗无效果,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副作用,治病的药也会变成毒药。药品种类多,药效各不相同,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用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呢?下面我们就聊聊安全用药的这个事。
一、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药物副作用、药物过敏反应、药物继发感染(或二重感染)、毒性作用、致畸作用等。药品副作用是指人在接受治疗剂量的药物后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某一作用治疗疾病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此我们要学会安全用药。
二、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需要凭医生开具的处方才能到零售药店购买的药品。非处方药指的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就可以购买的药品。甲类非处方药要在药师的指导下购买,乙类非处方药品相对更安全些,凭经验自行购买就可以了。虽然大部分中成药是非处方药,大家在药房买起来很方便,但为了能够对症施治,应尽量在专业的药剂师指导下进行规范选药、用药。
三、读懂药物说明书
1.弄清主要成分,避免重复用药。药品的名称分为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同一成分的药物,不同厂家会冠以不同的商品名。所以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2.掌握正确用法,准确计算用量。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用药途径,即使是同一种药物,有时也有不同的用药途径。药品的用法也很多,常见的有饭前服用、饭后服用、睡前服用、舌下含服等。有些说明书没有明确说明每天几次、每次几片,这就需要了解药物的规格后进行换。
3.了解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症。选购药品时,要注意细看说明书,这种药物是否适合自己的病情,是否存在不能服用这种药物的情况 (如过敏等),避免错误用药。
4.正确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在用药时进行自我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毒性反应时,应当立即停药,并及时上医院采取救治措施。
5.不可忽视的注意事项。了解哪些药物或食物与该药不能同时服用,以免降低该药的药效,或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加重而发生中毒,有些药物使用后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长期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要定期检查肝功能,有些药物能杀灭白细胞,服药后要定期验血,服用磺胺类药物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而大量喝水就可减轻或消除这种损害等。
6.“慎用”忌用”“禁用”,具有不同的意思。“慎用”就是谨慎使用的意思,并不是绝对不能用,“忌用”是指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禁用”就是禁止使用的意思,这是对用药者最严厉的警告。
四、服药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所谓良药苦口”,有人嫌药太苦,所以服药的时候都愿意以果汁、饮料或者牛奶代替水来送服,认为这样做既容易吞咽,又补充了营养和水分。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它不仅降低了药物的疗效,还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服用粒药或者胶囊时还是以温水送服最好。这样不但容易吸收,而且不会增加胃和肠道的负担。果汁富含果酸,很容易导致药物提前分解和融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吸收,从而使药效降低。有些药物遇到酸性液体容易迅速分解,不仅降低药效,还会产生毒素。不仅如此,果汁本身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还会加剧其对胃壁的刺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胃黏膜出血乃至胃穿孔。
除了果汁以外,还有患者喜欢喝的可乐、茶类饮品都不能用来送服药物。牛奶送服药也不可取,因为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可在药物周围形成薄膜,包裹药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另外,牛奶中含有多种钙、磷酸盐、铁等物质,能与某些药物生成络合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所以,如果你想喝牛奶,最好服药两小时之后再喝。
五、用药时经常犯的错误
1.盲目用药。不经医生诊断,凭自己感觉的症状私自到药店买药物服用。
2.剂量过大或过小。认为多些剂量可能会好得快些,所以无视说明书上的用量用药过久或过短
3.觉得症状减轻便马上结束用药,或反之则服用时间过长。
六、药品的科学储存
除了有特殊要求的以外,一般药品包装上都标有“常温储存”字样。所谓常温,是指一般温度或者室温。药品最好分类存放,药品说明书也要保存好。不要用某一种药的瓶子装另一种药,以免误服误用,发生危险;有些药物要放在冰箱存放,一定要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比如,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等。
综上所述,“是药三分毒。”学会安全用药,能够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科普作者:西平县二郎镇卫生院 李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