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一定要试试中医疗法
2023-7-2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中医一般称骨折为骨折病,认为骨头断了叫折,骨头和肌肉都断了叫断,由于中医对于治疗骨折疗效较好,因而在骨折后一定要试试中医疗法。
一、电针
常取主穴有曲池、解溪、足三里等,常取配穴有合谷、内关、阳陵泉等,可起到功能尽快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若为全身配穴,上肢应接正极,下肢应接负极。
二、药物外敷
骨折后常使用药膏、膏药、搽擦剂进行治疗。常用膏药有镇江膏、活血接骨膏、东方活血膏等,常于骨折中期使用。常用搽擦剂有正骨水、云南白药喷雾剂等。
三、药物内服
患者证型不同,所用中药汤剂有所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肝肾亏虚型。常出现于骨痂形成期,即骨折后的3至6周内。而且治疗侧重点不同,所用中药汤剂有所不同,包括:(1)治疗以疏经通络为主者,建议用独活寄生汤、舒筋活血汤等;(2)治疗以活血化瘀、止痛生新为主者,建议用定痛和血汤和营止痛汤等;(3)治疗以祛瘀生新、接骨续损为主者,建议用新伤续断汤,此外,对于上肢损伤者,建议加松节、桑枝,对于下肢损伤者,建议加五加皮、川牛膝。(4)治疗以调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者,建议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此外,对于心中烦热者建议加酸枣仁、炒栀子以清热安神,对于头晕目眩者建议加黄精、菊花、女贞子以益肾清肝,对于腰酸遗精者建议加牡蛎、莲须、芡实、金樱子以固肾涩精。
第二,瘀血阻滞型。常出现于血肿机化期,即骨折后的1至2周内。而且骨折类型不同,所用中药汤剂有所不同,例如:(1)肋骨骨折,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建议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此外,对于疼痛剧烈者建议加三七,对于兼气逆喘咳者建议加枳壳、杏仁、瓜蒌皮,对于咯血者建议加藕节、白及、血余炭、仙鹤草;(2)四肢闭合性骨折,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建议用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顺气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对于上肢损伤者,建议加桑枝,对于下肢损伤者,建议加川牛膝;(3)老年疏松性骨折,患者通常伴有苔薄白、舌质暗红、患肢肿胀刺痛等的症状,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为主,建议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第三,气血亏虚、肝郁气滞型。常出现于骨痂塑形期,即骨折7周后。而且治疗侧重点不同,所用中药汤剂有所不同,包括:(1)治疗以健脾养胃为主者,建议用归脾汤、参苓白术汤、补中益气汤等;(2)治疗以温经通络为主者,建议用当归四逆汤、麻附细辛汤、麻桂温经汤等;(3)治疗以滋补肝肾为主者,建议用生血补髓汤、壮筋养血汤、六味地黄汤加味等;(4)治疗以补益气血为主者,补气建议用四君子汤,补血建议用四物汤,气血双补建议用八珍汤、圣愈汤、十全大补汤等,此外,对于上肢损伤者建议加桑枝,对于下肢损伤者建议加怀中膝,对于兼食积停滞者建议加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以消食健胃,对于心悸且失眠多梦者建议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以养血安神。
总之,骨折是常见病症,不过由于骨折极易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所以还需积极通过中医进行治疗。
(辉县市中医院骨三科 王日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