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钾血症的病因及护理措施
2023-7-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钾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细胞膜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钾代谢失常,尤其是低钾血症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低钾血症的病因以及护理措施是什么。
一、低钾血症的病因
1.钾摄入不足:鉴于多种食物均含钾,而肾脏排钾具有“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的特点,故一般来说除非长期存在饮食障碍,否则人体极少会因单纯摄入不足而出现低钾血症。
2.钾排出过多:钾排出过多可分为经消化道失钾、经肾脏失钾及经其他途径失钾。经消化道失钾不仅仅是指钾离子随消化液直接丢失,失水继发的醛固酮增多、胃酸丢失导致的代谢性碱中毒也参与了低钾的发生。
3.钾向细胞内转移:钾向细胞内转移也是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碱中毒、钡中毒、胰岛素介导的糖原合成、周期性麻痹均可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引发低钾血症。碱中毒时细胞外液pH值每增加0.1,血钾浓度可降低0.7 mmol/L;钡中毒时钡离子可在细胞膜阻滞钾通道也可影响钾离子的跨细胞转运。
二、低钾血症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坦诚地向患者讲解低钾血症有关知识,使患者了解疾病,并为其讲述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取得理解和配合,不同阶段对患者实施更加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而改善患者习惯,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病房,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空气新鲜,以及控制人员走动量;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并监测用药情况,及时处理异常问题;嘱咐家属陪同患者共同活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引导、鼓励患者多与他人接触、积极参与文娱活动,结合评估结果进行饮食摄入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治愈。
2.口服补钾注意事项:因钾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消化性溃疡及出血,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也就是临床护士常做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补钾药物,如氯化钾缓释片,应饭后服用,可将10%氯化钾注射液 10~20 mL配以牛奶、果汁、温水稀释后口服。
3.静脉补钾减轻疼痛的方法:这是静脉补钾出现的不良反应,静脉补钾其疼痛程度和钾浓度、滴注的速度呈正相关。糖盐水或生理盐水作溶剂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利多卡因热敷静脉输液也是缓解和避免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好方法。在补钾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疼痛的现象就立即将少量硝酸甘油轻轻涂抹在疼痛部位,以松弛肌肉缓解疼痛,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液体渗出。
4.密切监测血气及电解质:无论采用哪种途径补钾,都要动态观察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的平衡状况,随时调整钾的用量,见尿补钾,这样不仅可避免高钾血症,还可了解酸碱平衡及低血钙的发生。
5.心电监护及尿量监测:高浓度静脉补钾有潜在的危险性,可引起高钾血症,对心血管系统可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因而,在补钾期间,应严密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律、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准确记录尿量,观察肾功能。尿少或肾功能不全者,不能高浓度补钾。尿量不仅有助于肾功能的监测,还可以指导补钾情况,因肾衰竭时少尿,钾排出受到限制,此时补钾易引起血钾过高;同时如果尿量过多,从肾脏排出的钾多,又容易出现低血钾症。
6.饮食护理:嘱患者应少食多餐,忌高糖饮食,尽量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西瓜、杏、桔、香蕉等水果,菠菜、大豆、薯类以及肉类等。避免过饱、饮酒等诱发因素,禁饮咖啡、茶等有兴奋作用的饮品。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饮用过量白开水或糖水,可适量饮用果汁或淡盐水,防止低血钾症的发生。
临床遇到低钾血症患者,应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及时跟进补钾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只要低血钾症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进行早发现、早补钾,就可以早日缓解低血钾带来的痛苦,使低血钾患者早日康复。
(濮阳县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 赵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