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肾病综合征

2023-7-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近年来,我国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常见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严重时一按一个坑。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大家自然会联想到肾病,肾病综合征是肾病的一种特殊形式,很多人对肾病综合征并不是很了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由一组具有类似临床表现,不同病因及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构成的临床综合征,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等典型症状,可引起肾功能损害、细菌感染、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

肾病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影响世界上约11%的人口,肾病综合征是临床诊断的常见类型,占肾活检病例的40%左右,我国这一比例为20.36%。近年来,老年、糖尿病、肿瘤患者及妊娠女性中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从儿童到中老年人均可发病,好发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不规范用药患者,以及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的人群。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迄今为止肾病综合征的原因仍不完全明确,遗传、免疫、感染、药物及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参与其中。肾病综合征通常是由肾小球损伤引起的。当血液通过肾脏时,肾小球会过滤血液,将身体需要的东西与不需要的东西分开。健康的肾小球能维持体内所需蛋白质含量,当肾小球受损时,将允许过多的血液蛋白质渗入尿液,导致肾病综合征。免疫因素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都十分重要。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损伤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出现大量的蛋白尿。近年来对遗传性因素的研究进展很快,确认了部分致病基因,这些基因的缺陷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1.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指成人每天尿蛋白排出量大于

3.5g。早期一般不易发现,往往发展到水肿,患者才去就诊。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可加重尿蛋白的症状。

2.低蛋白血症 指血浆白蛋白降至<30g/L。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容易发生感染、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3.水肿及体重增加 水肿和体重增加是早期的典型症状,水肿初期表现为晨起时眼睑水肿,晚间有下肢和脚踝水肿。低白蛋白血症使血管内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是造成水肿的基本原因。

4.高脂血症 一般情况下,胆固醇升高最早出现,随后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血清中低密度、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高脂血症可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

5.其他症状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压常偏离正常范围,高血压是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而在部分儿童中,血压常常偏低,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其他早期症状还包括食欲不振、全身不适、发热无力、肌肉萎缩等,这些症状常因缺乏特异性而很难引起患者重视。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1.一般治疗: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应低盐(<3g/d)饮食。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后可活动;给予08-10g(kg/d)的优质蛋白饮食。热量要保证充分热量为30~35kcal(kg/d)每日每公斤体重。高脂血症,应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饮食。

2.对症治疗:(1)利尿消肿:应用利尿剂,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或血浆白蛋白等静脉输注,均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中水分吸收并利尿。注意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凝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2)减少尿蛋白:持续性大量蛋白尿可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加重肾损伤及肾功能的恶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除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外,均可减少尿蛋白作用。

3.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1)糖皮质激素治疗:医生根据病理分型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主要是抗炎作用,即利于组织修复。(2)细胞毒性药物: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型或反复发作型,可用细胞毒性药物协助治疗。医生会在用药指征及疗程上慎重掌握。(3)免疫抑制剂:医生常会采用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近年来也推荐可单独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永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王永莉)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