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

2023-7-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指心脏的跳动速度或节奏异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心律失常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心律失常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

一、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律失常最常见于已经有心脏病的患者,但也可发生于心脏正常的人。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等,特别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此外,生活中的某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心律失常,例如可能使心律失常发生后自行停止转变为正常心律,当然也可能使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现分述如下。

1.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可影响心脏的收缩及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都同时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2.生活习惯  正常人过度疲劳、失眠、饮浓茶、吸烟、饮酒,甚至情绪波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3.酸碱平衡  体内的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也可导致心律失常,尤其是低钾或者高钾血症可以引发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对于合并糖尿病、甲亢等容易导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患者,应该时刻警惕心律失常的发生。

二、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类型不同其症状也有所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快速型心律失常:是指心率>100次/分,通常包括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通常会有心悸、出汗、乏力、憋气、头晕、黑矇、晕厥、胸闷、运动耐量下降、焦虑、气促、心绞痛等症状。

2.缓慢型心律失常:是指心率小于60次/分,通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等,患者一般会出现气短、乏力、疲劳、头晕、黑矇、胸闷、少尿、记忆力减退、虚弱等症状。

三、心律失常的诊断

诊断心律失常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最常用方法,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发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原因。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心脏超声可以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冠脉造影可以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排除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四、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原因,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钾通道拮抗剂等。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2. 非药物治疗:对于部分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也可能有效,如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术、心脏电复律等。心脏起搏器可以纠正心脏的跳动速度和节奏,射频消融术可以通过导管进入心脏,消除异常起搏点,心脏电复律可以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五、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预防心律失常,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精神压力。此外,要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控制体重,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对于已经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除了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相信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心律失常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的。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了解其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及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心脏健康。

(永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区 杨冰冰)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