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主要因素和预防方法

2023-8-1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指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出血量≥1000ml,主要表现为胎儿娩出后产妇出现的阴道流血,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等相应症状,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一、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1.子宫收缩不足:产后子宫收缩不足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正常分娩后,子宫会通过不断地收缩来止血,但有些产妇的子宫无法有效地收缩,导致血管无法得到良好的闭合,从而导致大量出血。

2.子宫损伤:产程中,子宫可能会受到撕裂或切割,这可能会损伤子宫壁和盆腔血管,导致产后出血,常见的子宫损伤包括产钳或吸引器使用时的子宫创伤以及剖宫产手术中的手术切口。

3.胎盘残留:胎盘未完全排出或残留在子宫内也可能导致产后出血,胎盘残留会干扰子宫收缩,阻碍血管闭合,导致持续出血。

4.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可能在子宫内膜上形成压力,干扰子宫的正常收缩和恢复,从而引发产后出血。

5.凝血功能异常:某些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结,使得产后创伤难以止血,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6.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外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在部分患者身上,子宫内膜异位可以发生在子宫本身,阻碍正常的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出血。

7.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可能导致子宫及盆腔血管发生痉挛、病理性损伤或血栓形成,进而引起产后出血。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1.孕期管理:在孕期,进行规范全面的产前检查和管理,包括定期产前检查、血液检查、B超等,以确保母体健康状况良好,有慢性疾病或高风险妊娠的产妇应该特别注意监测,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活动和药物使用。

2.分娩过程中的护理与监测:分娩时,助产医师应密切关注产妇的情况,监测子宫收缩情况、胎盘娩出和产妇出血量,如果出现子宫弛缓或不充分收缩的情况,可通过按摩子宫、使用催产药物促进子宫收缩。

3.正确处理胎盘残留:胎盘完整、顺利地排出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需要对胎盘进行仔细地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和完全排出,如果存在胎盘残留,应及时处理,以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4.避免子宫损伤:在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避免对子宫造成创伤,使用产钳、吸引器等辅助工具时,要谨慎操作,避免创伤导致的子宫损伤,对于剖宫产手术,医务人员也需要精确操作,减少手术创伤的程度。

5.维持血容量和循环稳定:适当地补充体液和红细胞,维持体内血容量和循环稳定,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在分娩后的恢复期间,特别是在有大量失血或高风险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输注血液制品。

6.凝血功能的监测和恢复: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凝血功能异常,因此需要监测产妇的凝血指标,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凝血治疗,以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7.定期复诊:产后定期复诊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监测身体恢复情况、血液指标和相关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预防产后出血需要全面管理和协作,从孕期到产后直至康复期都需要密切关注,产妇及其家人需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遵循医生的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适当的产后护理。

(睢县中医院妇产科 刘永丽)

责任编辑:刘洋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