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的饮食方法
2023-9-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空腹血糖指的是隔夜空腹后,第二天早上吃早饭前的血糖值。它反映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检测指标。早上7:00-9:00是测量空腹血糖的好时间。从 GLU这个词来看,如果患者在测量的时候,真的是空腹的话,测量的时间也是一样的,那就是准确的空腹血糖。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若只从字面意义上去解读,不仅会造成误解,而且会造成不可预知的结果,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
一、引起空腹血糖不稳定原因
1.1特殊疾病
空腹血糖是指在晚上8—12小时内不进食(除了喝水)。但是有些疾病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起胃内食物潴留。从外表上看,这些人的确是8—12个小时没有进食,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饿了,所以他们的血糖只是一种假象。
1.2对“空腹”的认识有误
有些人会觉得,既然没有吃东西,那就空着肚子,所以干脆不吃晚饭了,这样的话,检查出来的结果就更准确了。事实上,这并不正确。我们强调的是空腹8—12个小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空腹的时间越长就越好。要知道,所谓的“空腹”并不意味着要“保持饥饿”。
1.3检测前的不合理饮食
有些体检者在测量空腹血糖的前一天,由于不小心吃了太多难消化的东西,或是由于某些原因,进食较晚,都会造成测量值偏高;有些体检者在知道次日要测量血糖后,故意减少前一天的进食量,也会造成测量值偏低。
1.4药物导致血糖升高
有一些药物,比如口服避孕药(女性)、激素类药物等,会导致血糖在一定时间内升高,停药后就会慢慢好转。
1.5“长途跋涉”去检查
有些患者有良好习惯,习惯早起去打太极、晨跑、游泳或是做瑜伽等等;这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生活习惯,即便明知要测空腹血糖还是会去。部分患者甚至十分缺乏常识,即便医生叮嘱不能锻炼,还是会去。此外,还有些患者环保意识很强,会走很远的路去医院测空腹血糖。虽然这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是个好习惯,但却会对检测精准性造成影响,因此若是要测空腹血糖最好不要锻炼。
1.6其他因素
如果出现空腹血糖增高,也有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也有可能是因为患者情绪不稳定。另外,如果身体出现了外伤、剧烈疼痛、颅内出血或是感染等,都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不过,随着身体的适应,血糖就会恢复正常。
二、空腹血糖偏高改善方式
2.1调整饮食
假如空腹时出现血糖偏高,那么就要注意对饮食做出一定调整,在前一天晚上吃饭时,要适当调整饮食数量和质量,同时要对总体热量的摄入进行控制。因为晚上休息时间长,所以活动也会比较少,只要控制都不觉得饿就行了。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都很难控制自己的热量的摄入,而且要坚持下来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些都是需要加以纠正的。
2.2适当用药
应在专业医务工作者指导下调整药物使用,注意适当服用降糖药物,避免服药过量或是服药量不足,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问题,如果老年人在夜晚出现低血糖情况是十分危险的,而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可以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或是进行胰岛素注射,具体如何以药物改善血糖还需听从医生指导。
2.3加强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有极大的助益,尤其是餐后2个小时的血糖,相对于尿糖的测试来说要更为准确,因为尿糖的检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误差会相对较大,没有血糖的检测那么准确,而且对低血糖的检测也没有什么价值。
总而言之,空腹血糖偏高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一种少见的问题,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偏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果出现空腹血糖偏高,应注意对自身饮食进行适当调节,同时确保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加强血糖监测,以此保证对血糖进行有效调整与控制,保证患者健康。
(孟州民生医院内分泌科 刘春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