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感染性心内膜炎

2023-9-1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一、定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它通常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根据瓣膜类型又可分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这种疾病通常伴有赘生物的形成,而赘生物是一种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团块,其中可以含有微生物。微生物可以首先在心内膜上引起感染,然后赘生物形成,赘生物脱落后,又可引起新的感染,因此这是一个反复发作的过程。

二、病因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

1.心脏病基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心内膜炎等心脏病的患者,由于心脏结构的异常,容易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等也可能引发该病。

2.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病原体。这些细菌可能在体内潜伏,当免疫力下降或出现创伤时,便可能引发感染。

3.真菌感染:一些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等也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这类感染往往发生在手术、静脉注射麻醉药物等情况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引发。

4.其他微生物感染:除细菌和真菌外,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也可能导致心内膜炎。

5.血液压力异常:心血管内的血液压力异常,如心瓣膜疾病、心血管畸形等,可能引发血栓,从而造成感染。

三、临床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发热: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伴随着身体疲乏和肌肉疼痛。

2.乏力:患者会感到疲劳和虚弱,这通常是由于体内炎症反应导致的。

3.消瘦:由于持续的炎症反应和发热,患者的体重可能会下降。

4.关节肌肉疼痛: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和肌肉疼痛的症状。

5.心脏症状:当出现瓣膜病变、心功能下降等情况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心脏症状,例如喘憋、胸闷、心慌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具体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如果发展为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播散性感染、脑梗死、脾脓肿等多种并发症,这时可能会有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四、治疗方法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抗生素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早期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手术治疗:如果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瓣膜穿孔、瓣膜破裂等,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瓣膜修补术和瓣膜置换术,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3.支持治疗:患者需要休息,保持清淡、容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营养的食物,注意保暖,尽量避免感冒。这些治疗方法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有不适,请务必咨询我们专业的心血管内科医生。

五、健康宣教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预防感染:对于有拔牙、皮肤感染等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扩散。同时,应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2.口腔、牙齿和皮肤卫生: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应注意口腔、牙齿和皮肤卫生,避免有创医疗检查和操作,预防继发感染。

3.避免滥用抗生素: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以免菌群失调,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易发感染。

4.遵医嘱治疗:如有发热、心脏杂音、动脉栓塞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5.自我监测: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症状,如发热、心脏杂音、动脉栓塞等,应及时就医。

这些健康宣教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如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联系我心血管内科医生。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王丽平)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