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2023-9-1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2021年的冬天,有一对结婚3年30岁的小雷夫妇来遗传门诊进行咨询。经他们描述,他们在2018年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孩子在出生后7个多月的时候,因黄疸住院了。在医生的建议下,一家三块抽血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女儿含有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致病基因,而他们夫妇双方的UGT1A1基因均为杂合变异。也就是夫妇双方分别把这个突变基因遗传给了女儿,所以孩子就表现出Crigler-Najjar综合征。这使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雾霾。所以,这对夫妇来到我们生殖中心的遗传咨询门诊,想通过三代试管的帮助,生育健康的宝宝。

一、疾病介绍

Crigler-Najjar综合征(Crigler-Najjar,CNS)是一种罕见的胆红素代谢障碍的遗传性疾病,目前报道的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报道,且外显率不完全,表型有差异,最早CNS是在1952年由Crigler和Najjar首次报道,据统计,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

二、致病基因简介

UGT1A1是唯一与胆红素代谢相关的酶,主要在肝脏中表达。UGT1A1基因的遗传变异,导致酶活性的减少或缺失,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CNS就是其中之一。

三、临床表现

CNSI患者在出生后迅速出现显著、持续的黄疸,血清间接胆红素通常大于340μmol/L。胆汁内无直接胆红素,早期即出现核黄疸,死亡率高,预后极差。

CNSII患者有中等成熟的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通常小于340μmol/L。胆汁内可有直接胆红素。无核黄疸,智力不受影响,但易进展成肝硬化,预后较差。

四、诊断和治疗

CNS表型是由UGT1A1基因突变引起的。通常是阅读框的改变、过早终止密码子的引入或单个关键氨基酸的改变,这些突变可能是删除、插入或点突变,所有这些损伤都会导致酶活性完全丧失。导致 CNSII表型的基因突变大多由点突变引起,导致酶活性降低,突变位点多在第1、2、4、5外显子。

CNSII患者口服苯巴比妥可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而治疗CNSI最有效的方法是肝移植,但是成本高,并发症多。

五、本案例分析

1.遗传咨询

小雷夫妇(均为30岁)经过遗传咨询,发现其双方UGT1A1基因杂合变异,生育一名女儿为UGT1A1基因纯合变异。

2.PGT—M结果

小雷夫妇获卵18枚,形成8枚囊胚送基因检测,其中有3枚整倍体(其中两枚携带父源突变,一枚携带母源突变)

3.临床结局

经过遗传咨询,小雷夫妇决定移植一枚携带父源突变的整倍体囊胚并且成功分娩一男婴。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科开设有专业的遗传咨询门诊,在这里对诊断明确的单基因病均可通过PGT技术阻断,经PGT技术成功阻断的单基因病宝宝接连平安诞生!因为罕见,所以关爱。生而不凡,我们共同守护每一个生命,为其健康的诞生奋斗终生!

生殖中心开设的遗传咨询门诊,将会为您的好孕助上一臂之力!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 崔元戎)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