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做起,糖尿病护理改善生命质量

2023-9-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早期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半数以上患者长期无任何症状容易忽视,随着病程进展,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危害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由于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中段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分娩、精神刺激以及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诱因诱发。早期出现明显“三多一少”,随后代偿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脉细速等休克症状,严重各种反射迟钝甚至小时,出现昏迷。

2.高渗高血糖昏迷:由于急性感染、外伤脑血管意外、药物、透析治疗、静脉高营养等诱发因素而引起患者出现严重脱水和神经精神症状。患者出现反应迟钝、烦躁或淡漠、嗜睡、偏瘫等易被误诊为中风。晚期逐渐陷入昏迷、抽搐、尿少甚至闭尿,无酸中毒或深大呼吸。血糖一般为33.3-66.6mmol/L.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除视网膜病变外,糖尿病还可引起黄斑病、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2.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坏死等,称糖尿病心肌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3.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典型表现为呈手套或袜套式对称分布,下肢较上肢严重。患者常先出现麻木、烧灼、针刺感;随后有肢体疼痛,呈隐痛、刺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后期感觉丧失,累及运动神经,可有手足小肌群萎缩,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神经性关节病。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累及也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或猝死,吞咽困难、呃逆、上腹饱胀、胃排空延迟、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尿潴留、尿失禁,阳痿、月经紊乱、瞳孔改变等,还可出现体温调节和出汗异常,对低血糖不能正常感知等。

4.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导致截肢和死亡。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导致皮肤瘙痒而搔抓趾间或足部皮肤而致皮肤溃破、水泡破裂、烫伤、冻伤、碰撞伤、修脚损伤及新鞋磨破伤等。

三、做好日常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1.饮食方面的护理

控制总热量、平衡膳食、定时定量、合理餐次分配、限盐限酒、维持理想的体重。饮食做到粗细搭配,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禁吸烟、饮酒,忌辛辣食物。

2.体育锻炼

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骑自行车、做广播操、练太极拳等。

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1小时(以进食开始计时),合适的运动强度为活动时患者的心率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心率=170-年龄),活动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每次30-40分钟,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何和运动结束整理活动时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延长。肥胖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3.心理护理

对于一些患者因为患病有较重的心理负担,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护理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让患者保持心情的愉悦。

4.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过度兴奋、注意劳逸结合,要培养自身平和的心态,避免易怒,宽以待人。

糖尿病的存在会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一种可怕到无法治疗的疾病,只要我们对糖尿病有科学的认识,在生活中和治疗中能够积极的按照要求去做好护理,依然可以做到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平时学习好如何护理,照顾好患者的衣食住行,依然可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好健康的心态。

(紫阳县人民医院内科二病区 周海红)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