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2023-9-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通,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心跳骤停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心肌梗死或严重的心绞痛:这些病症会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跳骤停。

严重冠心病:冠心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可能出现心跳骤停。

心肌病:心肌病表现为心肌机械或心电功能异常,心脏结构往往出现变化,如心室肥厚、心脏肥大等,如出现心脏异常增大会增加心跳骤停的风险。

不规则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疾病可导致心脏瓣膜渗漏或变窄,从而诱发心跳骤停的情况。

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患有严重心脏问题的儿童可能会发生突然的心跳骤停。

原发性心律异常疾病: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出现问题会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

代谢系统疾病:部分代谢紊乱亦可通过干扰心脏电活动等机制引起心跳骤停。

遗传性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心脏部分功能缺陷。

此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跳骤停,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受到严重惊吓、药物过量等。心跳骤停是一种紧急状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心肺复苏和体外除颤的急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的急救方法首先就是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针对心跳骤停的急救方法,它可以通过外力来刺激心脏,促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否还有意识,可以大声呼喊患者的名字或者拍打患者的肩膀,如果还是没有反应,则可以确定为心跳骤停。

2. 拨打120: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先拨打120,以便专业的急救人员能够尽快到达现场,接手后续的急救工作。

3. 放置患者体位: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身体放松,头部略向下倾斜,双腿与肩同宽展开,救援者站在患者的一侧。

4. 进行心脏按压:救援者用双手交叉重叠,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的下半部,手臂垂直于地面,借助上半身的体重来进行垂直方向的按压。按压频率应该保持100-120次/分钟,并保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外按压的间隔时间尽可能缩短。

5. 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心脏按压的同时,可以人工呼吸两次。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首先要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轻轻后仰,将嘴巴张大,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子,吸一口气,然后口对口向患者口中吹气两次。每次吹气应该持续1秒以上,确保气道的开放。

二、体外除颤

如果心跳骤停是由室颤引起的,那么可以进行体外除颤。体外除颤是利用电击除颤的原理,通过体外放电来刺激心脏,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节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判断室颤:如果发现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等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室颤。此时应该立即拨打120或者叫喊周围的急救人员。

2. 放置电极片:将两个电极片分别放置在患者胸部左侧和右侧乳头外侧的胸部皮肤上。注意电极片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10-12cm。电极片应该紧贴患者的皮肤表面。

3. 准备除颤:将除颤仪设置为手动模式,将能量调节为200焦耳。按下除颤仪上的放电按钮。

4. 放电除颤:在除颤之前必须确保患者的胸部肌肉松弛。放电之后立即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如果室颤还没有消除,可以再次放电除颤。最多可以进行3次除颤。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跳骤停的急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或者叫喊周围的急救人员,以便专业的急救人员能够尽快到达现场接手后续的急救工作。

2. 在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之前,一定要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如果没有反应或者呼吸停止,再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3.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一定要保证按压的深度和力度适当,并注意保持适当的频率和时间。每次按压之后要注意让胸廓完全弹回。

4. 在进行体外除颤时,电极片的放置位置要准确,并注意保证电极片紧贴患者的皮肤表面。在放电之前必须确保患者的胸部肌肉松弛。

总之,针对心跳骤停的急救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在进行急救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并准确、迅速、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或体外除颤等操作。

(科普作者: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张素娟)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