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的治疗和预防小常识

2023-9-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在低温环境中如何预防冻伤也需要提上日程了,尤其是那些户外工作者以及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训练或站岗、执勤的官兵们,更需要掌握冻伤防治的小技巧,下文对相关内容一网打尽,值得收藏!

1冻伤(冻疮)的发生机制

细心的你是否发现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扩张血管来增加散热,比如在桑拿房中,人们可以看到手部的静脉充盈,这是为了通过出汗来散热。而在冷天时,人体为了减少体热的散失,会收缩血管,这时候,手脚等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会明显减少,导致手脚冰冷,出汗也减少。当人体局部(如手、脚、耳廓等)长时间接触低温环境时,这些部位的血管会发生强烈的收缩,使得血液循环受阻,长时间增加发生冻伤的可能性。

2冻伤的预防

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冻疮,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体育锻炼法 在寒冷的冬天不妨通过跳绳、跳舞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或者每天在洗脸以及泡脚的过程中注意轻轻揉擦皮肤,也能够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的效果,长期坚持有利于增强抵抗力,从而预防冻伤;(2)温差水泡法:通过逐渐改变水的温度来帮助训练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从而预防冻伤。具体做法是准备两盆水,一盆水温度为15℃,一盆为45℃,先将手和脚放在第一个盆中,5分钟后放于第二个盆中;(3)早期预防:冻疮发生的初期,可以用电吹风直接吹患处,帮助缓解症状,促进血液循环,每次吹10分钟左右;(4)擦药物法:为了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建议局部使用冻疮膏。

3冻伤的治疗

若冻伤已经发生,在条件允许下立即进入温暖的房间内,可以喝一杯热水,使体温快速恢复正常;也可以将冻伤的肢体或者部位浸泡在温水中(38℃~42℃),注意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浸泡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若条件不允许,可以用温暖的部位为冻伤部位取暖,帮助受冻部位恢复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冻伤部位实施火烤和用雪涂擦,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加重损伤。

4冻僵的治疗

当一个人已经冻僵,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来自我拯救,此时,救助者应该立即将冻僵的人转移到温暖的房间内,注意搬运过程中应轻柔。一旦到达温暖的房间,应迅速脱去冻僵的人身上的潮湿衣物和鞋袜,这是因为潮湿的衣物会使人的体温下降更快。然后,将冻僵的人放在一个38℃~42℃的温水中浸浴,这个水温是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可以迅速提高冻僵人的体温。还需要注意,在冻僵人体温逐渐回升后,提供温暖的饮料和食物,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体温和体力。

总之,大家一定不要忽略冻伤的严重程度,随着体温的降低,做好冻伤的预防,若冻伤已经发生要掌握正确的处理办法。学会上述办法,不仅能够让自己远离冻伤,也能够在他人发生冻伤或者冻僵后伸出援助之手。

(安阳地区医院EICU科  李伟锋)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