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尿、血尿的相关知识
2023-9-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引言:
尿液是人体最主要的代谢产物,正常尿的外观为淡黄透明,大量饮水稀释后可呈无色透明,限水后颜色加深,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和性状的变化,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些疾病的蛛丝马迹,在肾内科,医生通过解读尿液中的蛋白质和红细胞等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诊断肾脏疾病。本文将介绍蛋白尿和血尿的定义、常见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尿液密码,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肾脏健康建议。
1. 什么是蛋白尿和血尿: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异常升高,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低,<150mg/天,超过这个标准即为蛋白尿。血尿则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可以是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或镜下血尿。
2. 蛋白尿的常见原因:
根据蛋白尿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前者指在发热、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患者的肾脏无器质性病变,而病理性蛋白尿则是肾脏有器质性病变造成的蛋白尿,一般多为持续性蛋白尿。另外还有直立性蛋白尿,指尿蛋白在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确定的方法是将夜间8小时卧位及白天16小时非卧位的尿液分别检查,若24小时尿蛋白总量>150mg,而8小时卧位尿蛋白定量<50mg,即可认为是直立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常见于青少年,超过30岁者很少见,直立性蛋白尿可见于左肾静脉受压和早期的肾脏器质性病变。病理性蛋白尿的常见原因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包括:原发性膜性肾病、 IgA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等。继发性肾病包括: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3. 血尿的常见原因:
血尿的常见原因包括尿路感染、结石、肾囊肿、肾结核、肾肿瘤等。尿路感染是导致血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感染引起的尿道、膀胱或肾脏的炎症可以导致红细胞出现在尿液中。此外,肾结石或肿瘤也可能引起血尿。
4. 蛋白尿和血尿的诊断和监测:
如果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尿或血尿的情况,不必惊慌失措,应及时至肾病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尿常规检查情况,综合判断,确定是否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如肾功能评估、超声检查或肾活检等来明确疾病诊断。
5. 蛋白尿和血尿的治疗:
针对不同的疾病和原因,治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对于引起蛋白尿或血尿的肾小球疾病,可能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近几年生物制剂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肾脏疾病中来,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尿路感染引起的血尿,常规的抗生素治疗通常可以缓解症状。其他疾病如肿瘤或结石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6. 预防蛋白尿和血尿的措施:
生活中,适当锻炼,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饮食,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此外,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其次,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预防肾脏疾病的重要步骤。定期检查肾功能、尿液常规和相关指标,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肾脏问题。如果有家族中有肾脏疾病史或其他慢性疾病,更应该重视肾脏健康的监测。
结论:
蛋白尿和血尿是反映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了解其定义、常见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尿液密码。如果发现蛋白尿或血尿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和合理用药来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保护肾脏健康是维护全身健康的重要一环,我们应该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关爱我们的肾脏。
(孟州复兴医院内五科 崔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