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血小板降低要注意什么,听听肿瘤内科医生怎么说
2023-9-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化疗后血小板降低要注意什么,这是所有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都会关心的问题。作为肿瘤内科医生,我每天都会和病人讨论这个话题。今天,我就来系统地谈谈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解答大家的疑惑。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化疗。化疗是利用细胞毒性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种癌症治疗手段。化学疗法药物通过不同的药物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以达到缩小肿块、延长生存期的目的。这些药物主要通过破坏DNA合成和细胞分裂周期,使肿瘤细胞失去生长和无限增殖的能力。化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使用。然而,我们知道化疗药物的药效是非选择性的。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一些正常组织器官,尤其是那些更新较快的细胞,如骨髓、消化道黏膜、生殖细胞等。这就导致了化疗的常见副作用,比如脱发、呕吐、腹泻、血细胞减少等。
在血细胞减少症中,血小板减少尤其重要。因为血小板是参与血液凝固的细胞,数量过低会导致出血事件。而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效应,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为此,化疗后监测血小板变化,预防和处理出血,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那我们首先要明确,血小板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又为什么会减少呢? 血小板是产生于骨髓内的一类小而不具备细胞核的细胞片段,其寿命约为7-10天。它可通过黏附和聚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形成血栓,堵塞破口并停止出血的生物学功能,在机体的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在骨髓抑制后,造血干细胞遭到破坏,骨髓失去补充新的血细胞的能力。而血小板的寿命有限,旧的不断被机体清除,故其数量持续下降,最终出现难以纠正的血小板减少症。
基于此,血小板减少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和危害呢?这要从出血这个最大的并发症说起。当血小板数量不能满足正常凝血需要时,轻则出现皮肤瘀斑,重则脑出血危及生命。根据临床标准,当血小板计数降至100万/微升时明显增加出血风险。继续下降至50万时,则极易出现自发性出血。如果降至20万时,则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实际上,无论在什么部位,血小板计数的下降都会延长出血时间,增加患者苦痛。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贫血、感染,所以化疗期间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尤为重要。
那化疗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呢?有哪些典型症状可以警示我们注意呢?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鼻出血、齿龈渗血是最常见的表现。此外月经过多、便血或黑便、头晕头痛也较多见。当出现以上症状,可以考虑做个血常规检查,了解实际的血小板水平。必要时,要向医生反映自己的不适,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具体来说,如果化疗后2周内血小板计数下降超过25%,或者低于正常值下限的75%,都应该引起重视,并考虑临时停药或更改药物。
为确保化疗顺利进行,避免因血小板降低并发症而影响治疗或危及生命,我们必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做好防范。这需要我们从生活方式、用药用品、就医流程等方面着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生活起居要轻柔顺缓,避免造成机械性损伤出血。如洗浴、擦拭要慢慢来;不要咳嗽、憋气、高强度运动;剃须、指甲要小心等等。
2.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硬物刺激性食物,免得撕裂口腔黏膜。同时要注意补充蛋白质,促进创面愈合。
3.用药要审慎,避免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也不要未经医嘱自行服用各类化学止血药物。
4.选择柔软、无刺激性的个人用品,如卫生巾、洗发水、牙刷等,照顾好皮肤黏膜。必要时可以使用无香精产品。
5.最好每周检查一次血常规,了解血小板水平的变化情况。如果2周内下降超过25%,要第一时间联系医生讨论治疗方案调整事宜。
6.出现任何不适,尤其是出血征兆,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拖延。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安排不同的治疗措施。
7.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要相信医生的指导,坚信可以战胜病魔。这也有助于减轻身心压力,促进恢复。
只要我们积极配合,重视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定能渡过化疗可能出现的各种阵痛,最终获得治愈!我代表我们医疗团队,会全力以赴提供周到可靠的诊疗服务。让我们继续携手同心,共同战胜疾病!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八病区 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