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创伤的急救知识小科普
2023-10-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发生如肢体受伤、摔伤流血、皮肤被割伤、烧伤或烫伤等不幸事件。由于这些外伤往往是在身体遭受较大伤害后才被发现。如果较为严重的创伤或肢体伤害没有得到及时的医疗干预,那么在短短几小时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或者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尽快地进行有效救治和护理,才能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与正常生活。采取恰当的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那么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创口呢?让我带您深入了解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1.擦伤、割伤
对于仅因擦伤或表皮割伤造成的伤口,可以首先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如果条件受限,清水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然后用碘伏等物质涂抹在伤口上,最后用创可贴将伤口包裹起来。若发现有少量出血,则可及时换药处理。建议每隔1-2天打开进行观察,并使用碘伏等工具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若发现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时,可将棉球放在脓腔内反复摩擦患处直至流出液体为止,再包扎。当伤口深入并伴有大量出血时,应使用无菌纱布紧密地固定伤口。
2.软组织损伤
2.1.肌肉拉伤:
所表现出的症状包括受伤部位的肌肉疼痛和肿胀,伴随着明显的压痛和触摸时的硬化感觉。若疼痛较剧或持续存在则表明损伤较严重,可以通过疼痛的强度来判断受伤的严重程度,疼痛的程度越高意味着受伤的程度也越严重。如果疼痛较轻,一般无任何不适反应,说明损伤在软组织内。当感受到疼痛时,应迅速中止活动并进行局部冷敷处理。如果在伤口周围放上一块冰,就会减轻痛。在缺乏冰块和冷毛巾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使用冰冻矿泉水(越冷越好)或者冰棒进行间歇性冷敷,这样可以减少局部的充血和水肿现象,从而降低第二天受伤部位的肿胀程度。如果伤口较深,也要进行适当的降温措施,如将冰水或温水与酒精混合使用。在肌肉拉伤的早期阶段,不建议立刻进行药物治疗,但在用冰块进行压敷处理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考虑局部使用红花油和其他活血化瘀的药物。
2.2.挫伤: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撞击伤害是挫伤的常见原因。如果没有受伤或轻微擦伤的话,一般不需要使用冰袋和冷毛巾。对于轻度的挫伤,其临时处理方式与肌肉拉伤相似,都是使用冰块进行加压冷敷。因为此时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大量减少,而白细胞增多,所以很容易形成血肿或瘀血。然而,许多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被撞击后,他们会不断地用手去按摩受伤的地方,有时甚至会用热毛巾进行敷贴,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受伤时血液流动速度很快,血管内大量出血,此时若立即敷上冰袋,很容易造成局部瘀血。这种活化血液的“热处理”应该在24-48小时后进行,太迟则伤面不能愈合,过早地进行热敷可能会导致淤血、渗液和肿胀的加剧。如果有严重损伤,如骨折、出血等。大约过了一周的时间,身体就能基本复原。对于较为严重的挫伤,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2.3.扭伤:
足部扭伤属于最普遍的伤害形式,轻微的扭伤仅仅是对软组织的损害,而稍微严重的扭伤则有可能导致骨折。一般情况下,轻微扭伤可自行恢复或好转,但若发生较重则需及时就医处理。轻微的症状是可以自行处理的,而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前往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自我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如果你在活动足踝的过程中没有感到剧烈的疼痛,你还可以勉为其难地保持站立和行走;如果疼痛难忍,或者行走困难的话,应该去看医生检查诊断是否有踝关节或跟骨骨髓炎等并发症。疼痛主要集中在筋肉上,而非骨头,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扭伤造成的。一般都会立即去附近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软组织损伤或骨关节病等。如果你在移动脚踝的过程中感到剧烈的疼痛,无法保持站立和行走的重量,或者在扭伤时能感觉到脚内有声音,并在受伤后迅速出现肿胀,这些都是伤势严重的迹象,你应该立刻前往医院的急诊外科进行检查。受伤初期要及时休息,减轻疼痛感,避免进一步损伤组织而加重病情。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西艾力·拜克江 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