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老年感冒咳嗽的中医治疗
2023-10-2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老年人往往元气不足、体力日衰,冬季尤其易患感冒咳嗽。身体虚弱的老年人以及素有老慢支的中老年患者,可以服用一些增强免疫固表能力的中药,则能够减少外感,避免一系列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患了感冒咳嗽,也应驱邪与扶正并用,才能尽快好转。为此,特别介绍以适宜气虚体弱的中老年人,在冬季预防与治疗感冒咳嗽的良方。
一、预防治疗风寒感冒性咳嗽
1.预防气虚感冒——玉屏风散
适应证:体质虚弱、腰酸乏力、腿脚不灵便,经常自汗,外感日久不愈或虚汗渍渍,咳嗽,极易感冒。
药物组成:防风40克,黄芪80克,白术80克。先将上药制成粗末,每次10克,纱布包紧,水煎服或开水冲作茶饮。
药物功效:此方为中医固卫上呼吸道防御能力的第一方。可祛除风邪,提高呼吸道免疫能力,适合中老年因气虚而体弱者预防感冒。
2.血虚感冒——荆防四物汤
适应证:老年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容易感冒,轻微发热恶寒,头身痛,鼻塞流涕,自汗或无汗,轻微咳嗽,舌苔薄,脉细或浮芤。
药物组成:荆芥6克,防风3克,当归12克,川芎3克,生地黄15克,白芍9克。水煎服,每日2次。
药物功效:本方的功能是养血解表,驱除风寒,方中荆芥、防风辛温解表散寒;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四物汤养血补血。本方如用于血虚外感风寒无汗者,若嫌荆芥发汗力大,可换葛根9克,更为稳妥。
3.体弱重症风寒感冒——再造散
适应证:老年人阳气虚弱,感冒,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等。
药物组成:黄芪6克,人参3克,桂枝3克,甘草15克,制附片3克,细辛2克,羌活3克,防风3克,川芎3克,煨姜3克。水煎,每日2次温服。
药物功效:本方补益与发汗力量均强大,适于体弱者患重症风寒感冒,扶正而不留邪,发汗而不伤正,所以疗效较好。
二、防治阴血虚风热感冒咳嗽
1.阴虚风热感冒——加减葳蕤方
适应证:素体阴虚,经常容易感受外邪,常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等。
药物组成:葳蕤9克,葱白6克,桔梗5克,白薇3克,豆豉9克,薄荷5克,炙甘草1.5克,红枣2枚。水煎,每日2次温服。
药物功效:慢性久嗽,易生内热。风热外邪侵犯肺卫,故头痛身热而微恶风寒,咳嗽咽干而痰稠难出;心烦口渴,舌赤脉数,是素体阴虚而有内热之表现。适用于阴虚而有风热表证,以及冬季温病初起,咳嗽咽干,痰不易出者。
2.气阴两虚感冒——人参固本丸
适应证:气阴两虚,症见形体消瘦,咳嗽咯血,心悸气短,腰痛耳鸣,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大便干结,小便赤涩,舌质红、苔少,脉虚数而弱。
药物组成:人参(去芦)、山药、生地黄、麦门冬、天门冬、山萸肉(醋制)各120克;茯苓、丹皮、泽泻各90克。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药物功效:临床多用于肺阴虚型老慢支、慢阻肺预防冬季感冒。症状表现为病期已久,气阴两亏,形体羸弱,内热盗汗,白汗恶风,喘息气短,咽干口燥,舌质红、少津,脉微细而数。另外,还宜治久咳,表现为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此外,老年人心、肺、肾三脏俱虚,气阴不足者,可以经常服用本方药,疗效尤佳。
3.燥热伤肺——清燥救肺汤
适应证:冬末春初温邪伤肺,症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干,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
药物组成:冬桑叶9克,石膏9克,人参5克,甘草3克,胡麻仁(炒研)3克,阿胶3克,麦冬(去心)4.5克,杏仁(去皮尖) 5克,炙枇杷叶5克。水煎,频频热服。
药物功效:本方为治疗温邪伤肺的主要方剂之一。冬末春初瘟疫之邪伤肺耗阴,肺失清润肃降之职,故气逆咳喘,咽煤口渴,舌干无苔等。
(郑州市二七区淮河路陇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张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