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利器

2023-11-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一、引言

化疗,全称是化学治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来攻击肿瘤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然而,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伤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在当今,化疗通常与手术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联合使用,形成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化疗的分类

1.局部化疗:对于某些恶性肿瘤,如局部晚期肝癌,化疗可以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通过介入手术经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到肿瘤部位,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对于恶性肿瘤胸膜、腹膜、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可以直接将化疗药物灌注入胸腔、腹腔或脑脊液中,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

2.全身化疗:包括根治性化疗、姑息化疗、转化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等,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根治性化疗:对于某些对化疗药物敏感的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等,通过单纯化疗或化疗联合其他治疗,可达到治愈的效果,称为根治性化疗。

姑息化疗:对于已失去了手术机会的恶性肿瘤全身扩散的患者,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手术、放疗的患者,施行的化疗称为姑息化疗,此类患者已无治愈的希望,化疗的目的是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转化化疗:主要针对局部肿瘤体积过大、无法手术且无全身扩散的患者。通过2-3周期的单纯化疗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以期缩小局部肿瘤,为手术创造机会。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于初始治疗就有手术机会的患者,术前使用2-3周期的化疗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以期缩小肿瘤,为后续创造更好的手术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小手术范围,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术后辅助化疗:对于分期不是很早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需行数个周期的术后辅助化疗,以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三、化疗的不良作用

1.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可能会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这可能会引发感染、贫血和出血等问题。

2.胃肠道反应:化疗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状况。

3.心脏毒性:化疗药物可能会产生心脏毒性,导致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脏毒性可表现为长期不良反应。

4.肝肾毒性:化疗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对肝肾造成损害,导致肝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肌酐等血生化指标升高。

5.神经系统损害:化疗药物可能会损害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感觉异常、麻木、痉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

6.皮肤和皮肤附属器损害: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干燥脱屑和瘙痒等反应,以及毛发、指甲脱落现象。尤其是摩擦频繁部位,比如手足处的皮肤。

7.情绪和精神问题:化疗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及时给予人文关注,必要时药物治疗。

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可导致治疗中断,甚至威胁生命,故需要积极应对。

四、如何应对化疗的不良作用

1.做好心理疏导:在整个治疗周期,社会、家庭及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减轻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焦虑和恐惧感。若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过于严重,可请心理专科医师开具镇静、抗焦虑等药物进行缓解。

2.饮食调整:在化疗期间,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整,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3.合理作息:化疗期间,应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及沉迷手机,适当运动,避免劳累。

4.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白细胞下降的患者,可使用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或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治疗。对于贫血患者,可口服生血药物或皮下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于血小板下降患者,可口服生血小板药物或皮下注射白介素11或血小板生成素等。对于胃肠道反应明显患者,可予以止吐药物治疗。无法进食的患者,可予以静脉输注营养液来提供营养支持或通过留置胃管、胃造瘘向消化系统内注射食物、营养液。

5.定期检查:在化疗期间和化疗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张星南)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