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CR,你知道多少

2023-11-1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是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它视为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所以,不论是化石中的历史人物的残骸、古生物,还是凶手在几十年前遗留的毛发、血液、皮肤等,只要能将其中的一丁点DNA分离出来,就能在PCR技术下进行放大和对比。

1.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原理

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就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双链DNA可以变性解旋成单链,同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参与下,能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拷贝。经实验发现,在高温条件下,DNA可以发生变性解链;而当温度降低后,DNA又可以复性成双链。所以,DNA的变性和复性,可利用温度进行控制,在加入DNA聚合酶、dNTP等引物,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基本原理,就像是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其基本反应步骤主要由变性、退火、延伸构成:(1)变性: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或者经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后,双链DNA会解离单链,能更好的和引物进行结合,并为下一轮的反应做好准备。(2)退火: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单链DNA会和引物进行互补、序列配对结合。(3)延伸:结合物(DNA和引物的结合体)在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72℃温度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的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次循环大概需要2分钟至4分钟的时间,在2小时至3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2.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特点

特点一:特异性强。在聚合酶链式反应中,模板和引物的结合、引物链的延伸都是在碱基配对原则下进行的。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中模板与引物的结合都是依靠TaqDNA聚合酶耐高温性与聚合酶合成反应的忠实性进行的,大大增加了结合的特异性,保持了被扩增的靶基因片段较高的准确度。同时特异性和保守性高的靶基因区选择,能进一步提升其特异性的程度。

特点二: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的生成量,是以指数方式增加的,能将皮克量级的起始待测模板扩增到微克水平。PCR技术能从100万个细胞中检出一个靶细胞,同时,在检测病毒的过程中,PCR的灵敏度可达3个RFU,而在细菌学中,PCR技术的最小检出率为3个细菌。

特点三:简便、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采用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在将反应液一次性加好后,就能在DNA扩增液和水浴锅上,开展变性、退火、延伸三个过程的反应,通常情况下,扩增反应可在2h至4h左右完成。扩增产物一般用电泳分析,不一定要用同位素,其优势在于无放射性污染、易推广。

特点四:核酸纯度要求低。聚合酶链式反应,无需分离病毒、细菌及培养细胞,扩增模板可用DNA粗制品及RNA。可直接用临床标本,如细胞、活组织、洗漱液、毛发、血液、体腔液等DNA进行扩增检测。

3.聚合酶链式反应中常见的问题

问题一:假阴性。若聚合酶链式反应失败或者没有扩增条带,就需要分析和排查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几个关键性环节:(1)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循环条件。(2)酶的质量及溴乙锭的使用。(3)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4)模板核酸的制备。

问题二:假阳性。若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扩增条带与目的序列条带不一致,如出现拖带、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和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偏大偏小等情况,就需要分析和排查原因:(1)加入试剂或样品引起的交叉污染;(2)加样器通道形成气溶胶,造成加样器通道污染;(3)扩增产物的污染等。

(榆林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白珍珍)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