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的CT引导定位技术科普
2023-11-1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随着近年来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普及,肺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为及时切除早期肺癌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存率。然而,肺部结节的体积较小,在胸腔镜下无法触及,为了保证准确定位病灶,确保手术效果,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在当前胸腔镜手术前,往往使用CT引导定位技术。但很多患者对于这一技术的了解都比较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CT引导定位技术,了解其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优势。
一、什么是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技术?
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技术,是在胸腔镜手术前,在CT引导下定位肺部小结节,用锚定钩钩住肺结节周围组织,以在腹腔镜手术中配合医生提拉、定位线测深等操作,保证手术能够有效触及肺组织中的小结节,使手术进展更加顺利。
二、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术有哪些优势?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切除是当前治疗肺小结节的主要方案,其作为一种微创的胸外科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胸腔镜探查时,手术医生往往是通过视诊和触诊定位肺结节所在位置,如肺结节直径<1cm或位于较深(胸膜下深度>5mm)的肺实质内时,术中通过手指触摸或者通过器械滑行定位病灶的成功率较低,准确识别或定位肺结节难度较大,导致部分患者因无法准确定位而中途转为开胸手术,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导致手术失败。
而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术则解决了这个难题,精准定位肺部微小结节,为胸腔镜手术提供指导,以实现更精准的局部肺切除。具体来讲,就是在CT定位引导下,将穿刺引导针置入肺结节附近,拔出针芯,将定位标志物通过穿刺引导针置入肺结节周围组织内。CT检查确认标记物准确放置无误后,拔出穿刺引导针,完成定位操作。定位结束后患者随即被接入手术室等待手术,整个过程患者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此项技术通过“钩鱼线”引导定位肺结节的位置,使医生在手术中更加快速且准确地探寻结节的位置。能够提高切除肿瘤的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定位精确度、最大可能保留肺部切除组织,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同时为病理科检查中提供精准的切片范围,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CT引导下肺结核定位术中,给予患者无痛清醒镇静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实现无痛的肺部结节定位。
三、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术是如何进行的?
肺结节定位针由一根穿刺针和针管内一根带钩针(锚定定位针)组成,在手术过程中,借助CT定位将穿刺针刺入小结节,退出穿刺针管后,释放钩针,将定位标志物通过穿刺引导针置入肺结节周围组织内,进而肺结节牢牢钩住。CT检查确认标记物准确放置无误后,拔出穿刺引导针,即可完成定位操作。在CT引导下定位肺结节,使胸外科医生在手术中根据体内钩针,迅速找到肺部小结节,进行切除。手术中,医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定位针穿刺进患者肺部,手术医生只需要将钩针钩住的这片肺组织切除,然后在钩针引导下,在穿刺部位附近定位结节,切除后将标本送至病理检查,CT引导定位能够为病理检查提供精准的切片范围,以帮助明确结节性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加之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检查发现肺部存在结节,肺结节检出率有明显的增长。尽早手术切除肺结节,能够预防结节癌变,降低肺癌发生率。胸腔镜手术是切除肺结节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治疗过程中,手术医生只能通过手感触摸确定结节位置,对于一些体积较小、密度较低的结节,定位效果不佳。而当前应用CT引导下肺小结节定位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肺部结节定位的精准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