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时如何运用中医治疗“对付”毒副反应

2023-11-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对于肿瘤及血液疾病患者来说,化疗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手段,而化疗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杀灭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正常细胞造成伤害,通常会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末梢神经毒性等。祖国医药博大精深,在肿瘤治疗毒副反应方面效果显著,因此,中医治疗成为临床上“对付”化疗毒副反应的重要手段,中医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下介绍几种中医外治联合中药汤剂 “巧解”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

1.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对增殖旺盛的细胞有杀伤作用,干预骨髓的造血功能,因此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低下,表现为贫血、乏力、易感染、出血的情况。中医认为血液的化生主要与脾胃、肝、肾有密切关系。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CACA指南—中医治疗》中指出,通过中医治疗,一是保护骨髓功能,减轻或消除骨髓抑制;二是改善症状或体征,提高生活质量。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为血海,故健脾补肝、益肾填髓为远期骨髓保护的重要思路,而对于短期消耗产生的气虚症状,多以补益元气、调和营卫为法。

中医外治:可采用普通针刺如足三里、关元、命门、肾俞等穴位疏通经络,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刮痧:选择督脉、膀胱经快速提升人体阳气;艾灸:可选择普通艾灸、雷火灸、督灸等,穴位可选择大椎、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膈俞、脾俞、肝俞、肾俞等温补脾肾、提升阳气。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常用归脾汤、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健脾养血为主。饮食上选择富有营养的食物,可多食优质蛋白(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髓等)及高维生素饮食(如香菇、红枣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放化疗反应和炎症反应。

2.胃肠道反应

化疗期间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纳呆、厌油腻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现代药理学认为,中医药治疗恶心呕吐主要是通过调节肠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增强化疗的耐受性。

中医外治:常用穴位贴敷和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多选用健脾理气、降逆止呕作用的中药如丁香、柿蒂、木香、吴茱萸等,研成粉末蜜调后贴敷于神阙、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以刺激经络,达到降逆止呕的效果;耳穴压豆是指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耳廓的相应穴位上,通过按压刺激耳穴,达到疏肝健脾和胃、缓解恶心呕吐症状的作用。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小柴胡汤是处理化疗毒副反应常用的经方之一,治疗患者胸闷不畅、食欲缺乏、口苦、恶心、呕吐等症状,该方由半夏、人参、甘草、芍药、柴胡、生姜等组成,具有健脾除湿、疏肝理气和胃止呕的作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加减药物和调整汤剂的用量、服用次数;丁香柿蒂散:是由丁香、柿蒂、木香等配制而成的中药,具有疏经散结、理气消食的作用,可缓解恶心呕吐、胸胀腹满等症状;旋覆代赭汤,由旋覆花、代赭石、甘草、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功效,可有效缓解化疗药物所致的毒副反应。

3.末梢神经毒性反应

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奥沙利铂等有末梢神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手足麻木、遇冷加重、酸楚不适等。中医认为末梢神经毒性反应多属于“寒痹”,“虚痹”,中医治疗多通过活血通络、舒筋止痛、养血祛湿,改善机体的微循环发挥作用。

中医外治:常用中药熏洗和针灸治疗,前者多选用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

红花、艾叶、伸筋草等,煮沸后进行熏洗患肢,以达到舒筋活络、缓解疼痛的作用;后者则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如足三里、曲池、阳陵泉等,促进气血畅通,缓解麻木疼痛症状。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多选用具有保护神经组织、促进微循环和营养神经组织的作用的中药。常用方剂有四物汤、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加减。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加入一些祛风止痛的中药,如秦艽、威灵仙等。

化疗药物所致的副作用还包括心肌细胞损害(多以益气养阴补心为主,如生脉散、归脾汤等加减)、肝功能损害(临床虚实辨证,多以养血柔肝、利湿化浊、疏肝健脾等为主,如五苓散、真武汤加减)、脱发(多以补肾填髓、养血活血为主,如六味地黄丸加减),针对不同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有其独特的干预方法,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减毒增效、益气扶正、遏制肿瘤的重要作用。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张丽红)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