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知多少
2023-11-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PICC置管术又称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目前临床上化疗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主要是通过患者肘部的静脉穿刺,将PICC导管经过插管的鞘置入到上腔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中,在为化疗药物输注提供便利的同时,保护了外周的静脉,从而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今天,就来科普一下PICC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和患者日常护理方式。
一、PICC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
PICC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有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具体如下:
1、静脉炎。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原因可能有:导管材料和型号使用不当、选择血管不当、操作技术不足、穿刺技术不成熟、解剖条件差、患者姿势不恰当等,术后护理不当也有可能出现静脉炎。静脉炎轻症患者将出现静脉曲张,静脉炎严重的患者皮肤将呈褐色红斑,继而呈紫暗红肿、溃烂、肌肉萎缩坏死等,同时出现皮肤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等情况。
2、静脉血栓。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有:导管质地较硬、有血栓史、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血管细等;导管长期处于血管中,使血液形成涡流,从而产生微血栓,长期卧床患者由于血流缓慢更有可能形成静脉血栓。
3、穿刺点渗血。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可能有:穿刺针头粗、患者凝血功能差、穿刺后按压不足、活动过度等机械刺激,此外,药物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时,可能会刺激到血管,从而导致穿刺点出血。
4、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主要是指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战、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造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可能原因有:长期治疗、频繁操作、后期维护导管无菌操作不当等,通常情况下发生于中心静脉置管。
二、PICC置管术的日常护理方式
1、置管周围护理。PICC置管后24小时内及每周特定时间,严密观察置管周围是否渗血渗液,对针口进行消毒处理,更换敷料和肝素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细节问题,自下而上小心拆除原有敷贴,避免牵拉导管,同时严禁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认真观察导管体外导管的刻度,完全排出贴膜下气泡;认真观察伤口情况,要对周围进行护理,看周围是否有红肿、化脓、渗出、疼痛。
2、操作前后护理。在PICC使用前需注入生理盐水确认导管通畅,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不可抽回血,以免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在PICC使用后,选用脉冲式冲管法采用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并在冲管最后的0.5ml时边推边退针。此外,还需推注肝素,防止血凝块形成。
3、PICC管的护理。需仔细查看PICC管是否滑落、滑出,当出现疑似滑脱情况发生时,需做胸部X片,查看具体位置,一旦位置出现问题,则需及时进行调整;患者在发现脱出或缩进时,需及时同医护人员沟通,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患者不可擅自插入,以免出现感染问题;如果出现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倾向,则需使用采用合理、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产生不良的情况。
4、生活中PICC管护理。患者需保持导管处的清洁干燥,特别是出汗较多的夏季,在淋浴时一定要避免浸湿固定导管的贴膜,不论是淋浴或是汗水浸湿穿刺点及贴膜均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导管维护;手臂活动的幅度不宜过大或者过于剧烈,防止PICC管出现滑落或者断裂;患者需提高对PICC管维护换药的重视程度,不能延迟,并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以免产生导管感染的并发症。
总而言之,PICC置管术患者需提高对PICC管的护理重视程度,监测管周围的情况,并注意自身的行动幅度,同时保证自身的营养充足,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不良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开封市妇产医院 张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