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OCT在眼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3-11-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近日,60岁的李爷爷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据李爷爷描述:左眼看不清楚了,而且看东西弯弯曲曲的,不知道是怎么了。在女儿的陪同下,李爷爷来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杜主任解释:您需要做广角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来诊断。最后在广角OCT的协助下,李爷爷诊断出左眼视网膜脱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眼底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传统的眼底检查已不能满足各种各样多元化的眼底疾病严查的需要。随着社会的需要,医院眼科新添了一台利器—广角OCT(如意全眼 OCT)。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这台新机器。
OCT检查是眼科临床上常用的检查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使用的非接触、分辨率高、无辐射、无创的影像诊断技术,中文名称为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可重复性高,而且获取图像的时间特别短,适合各种各样的眼科患者,所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OCT的分类
OCT可分为前节OCT和后节OCT两种。前节OCT主要对角膜及前房结构,包括虹膜、睫状体的浅表面、巩膜突等参数进行测量,可以用于测量房角,观察准分子术前及术后的角膜参数,外伤后的前房结构,晶体脱位位置,测量ICL术后的拱高。后节OCT对于眼底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够获取视网膜的细微结构信息。例如可以诊断黄斑裂孔、黄斑前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黄斑光损伤、视网膜脱离等眼科常见疾病。此外,还可以观察视盘玻璃膜疣,视神经炎及青光眼患者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及杯盘比,可以定期复查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OCT是目前唯一可同时检查黄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和杯盘比的仪器。OCT血流成像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脉络膜毛细血管极具诊断价值,还可以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无灌注区及是否有新生血管,另外可以定量测量和随诊观察病情变化,随着分辨率和扫描深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视网膜疾病、视神经疾病及脉络膜疾病都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
OCT的原理
OCT是眼科的光学诊断技术,可以对光学透明组织进行断层成像,其基本原理是光波投射到组织后发生吸收、反射、散射和其他现象。光在不同透明组织层中传播的距离不同,产生反射光的运行时间也不同。只要测量不同时间的反射光,就可以获得不同组织的横截面视图,即前节和后节结构。
广角OCT的功能
首先,医院这台新型OCT具有传统OCT的所有优势,具有扫描前后节结构及其血流的功能,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且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超广角 OCTA 单次扫描范围可达 26 mm × 21 mm(130°),并可实现超过 200°的拼图。对复杂和早期微小的病变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扫描眼后节深达12 mm深度的图像。
广角OCT的应用
自从广角OCT在医院应用以来,已完成过万人的检查,其图像质量和对疾病的检出率使临床医生及患者都达到了极大的满意度,尤其是对微小病变及范围广的病变扫描质量有独特的优势,另外,还可以从不同层面对疾病进行观察分析,对疾病的特征及治疗都提供了很好的信息。
什么时候需要做广角OCT
由于眼底疾病早期可能无症状,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变性、周边视网膜脱离,并且具有更高的致盲风险,如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所以需要定期进行专业的眼底检查,包括广角OCT,还有患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需要定期进行广角OCT检查,可以无创查出患者是否已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如血管吻合、血管迂曲、无灌注区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等。已经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症状的患者,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裂孔、视网膜肿瘤、脉络膜肿瘤、葡萄膜炎等,也需进行OCT检查。儿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需先进行OCT检查排出眼底疾病,再确定是否是屈光不正或者弱视。由于该检查具有无创、快捷的特点,利于患者复查,并且可以用于配合欠佳的儿童及老年人。
广角OCT是一款方便广大患者,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检查工具,对眼前后节疾病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用于绝大多数患者眼底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功能科 沈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