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规范管理
2023-1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高血压是指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如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血压虽<140/90 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超重、肥胖、高盐摄入、吸烟、过量饮酒、运动量不足、长期精神紧张、空气污染等。个体具有的危险因素越多,程度越严重,血压水平越高,高血压患病风险越大。高血压规范管理分为3个层面:1.自我管理2.药物治疗3.介入或器械治疗。
1.自我管理:①控制摄入的盐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0 g。膳食纤维可以降低钠盐吸收,增加钠离子排出,抑制血压升高。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大豆油、橄榄油、茶油等植物油以及鱼油)和减少饱和脂肪酸(如猪油、黄油等)的摄入有利于降低血压。②适量运动:规律的(每周≥3 d)、每次持续一段时间的(30~45 min或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可使收缩压下降5~17 mmHg,舒张压下降2~10 mmHg。③戒烟戒酒:戒烟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病死率可达36%,过量饮酒可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
2.药物治疗:治疗原则:(1)停用可能升高血压的药物,无法停用时根据医嘱减低剂量。(2)足量使用利尿剂。(3)合理的联合用药(包括单片固定复方制剂),选用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以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和最小不良反应。(4)尽量选择长效制剂,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晨峰血压以及清晨高血压,维持24 h持续降压效果,改善患者依从性。(5)遵循个体化原则,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药物的耐受性以及降压药物的机制,选择最适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是CCB、利尿剂、ARB、ACEI、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起始和联合治疗用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以ARB或ACEI+CCB+噻嗪类利尿剂的三联治疗方案为主,必要时再选择其他非一线降压药物。血压仍未达标者,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联合其他降压药物,包括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需要评估肾功能和潜在高钾血症风险)、β受体阻滞剂、α、β受体阻滞剂(阿洛洛尔、卡维地洛)或α1受体阻滞剂等。若血压仍未达标,可选择可乐定、利血平等中枢神经抑制药物作为联合方案的降压药物之一。
3.介入或器械治疗: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颈动脉窦刺激器及髂动静脉吻合术等器械介入等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仍然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周口市淮阳区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