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的症状与防治

2023-1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发生结石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根据结石的位置和大小,胆石症可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胆石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因此,了解胆石症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胆石症的症状与防治。

一、胆石症的症状

胆石症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胆绞痛:胆绞痛是胆石症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

2. 上腹隐痛:多数患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 胆囊积液: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 畏寒、发热:在胆石症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

5. 肩背部放射性疼痛:胆石症疼痛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

6. 并发症症状:胆石症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伴有相应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胆石症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无症状,而在某些情况下,症状可能较为严重。

二、胆石症的预防

1. 多饮水:每天保证饮水量在1800毫升左右,有助于促进排尿,使易结石的物质快速排出体外。

2. 饮食调整:少摄入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如控制肉类和动物内脏的摄入。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油腻的食物,以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

3.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胆石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散步、游泳、打球等,以降低肥胖和超体重的发生率。

4. 调节情志: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保证三餐定时定量:不过于节食减肥,避免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胆石症。

6. 避免久坐:长时间久坐可能导致胆汁排空不畅,增加胆石症的风险。

7.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人群患胆石症的风险较高。

8. 积极防治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胆道系统炎症,从而增加胆石症的发生风险。

9. 避免应用影响胆汁脂质成分的药物:如卵磷脂,以免影响胆汁的正常代谢。

10. 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或年龄较大的人,建议定期进行胆囊B超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防治胆石症。

三. 胆石症的治疗

1. 药物治疗:针对轻症胆石症,可以采用消炎、利胆等药物进行治疗。这类药物对身体无明显副作用,对胆囊结石有排出作用。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治疗胆石症,如柴胡、大黄、龙胆草等。

2. 外科手术:对于胆囊结石较大、反复发作胆囊炎的患者,建议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瘘术。对于胆管结石,可以进行胆管切开取石术或胆管内支架植入术。

3. 内镜治疗:对于胆管结石,可以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ERCP)技术进行治疗。通过十二指肠镜进入胆管,取出结石。对于高位的顽固性结石,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胆石症主要采用中药煎剂、中药贴敷、针灸等方法,以疏肝利胆、化石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

总之,胆石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了解其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并发症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治胆石症的关键。同时,及时就诊,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也是降低疾病风险的重要手段。

(汝南县中医院外一科 石磊)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