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知多少

2023-1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药品,其中抗菌药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药品类型,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究竟有哪些注意要点呢?

1什么是抗菌药物

是指临床上用于治疗真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生活中我们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过度使用”的药物之一,若未按照医嘱正确、规范的应用抗菌药物均称为过度使用。

2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

(1)只要发热就用抗菌药物:实际上,临床上多种疾病均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例如肿瘤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肉芽肿性疾病等,若未明确病因直接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相反还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及肝肾功能造成损伤;抗菌药物用于明确或者高度怀疑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而达到对症治疗的效果。

(2)抗菌药物必须静脉输注给药:抗菌药物经常通过口服或者静脉输液的方法对抗细菌感染,其中轻中度感染口服抗菌药物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若患者存在特殊情况,例如胃肠道疾病、吞咽困难以及疾病紧急等,此时静脉输液治疗是最佳选择。

(3)频繁更换抗菌药物:经常有患者服用抗菌药物1天后,因为症状缓解不明显或者体温下降不明显,认为药物治疗无效,更换抗菌药物。实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抗菌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并不会立即发挥抗菌作用,通常48-72小时起效,所以评估抗菌药物疗效需等到服药后48—72小时进行,不能频换更换药物种类。

(4)症状好转即停药:临床上经常能发现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几天后因为症状缓解、疾病好转而自行停药,结果导致疾病反复复发。实际上抗菌药物难以一次性的将全部细菌进行抑制和消灭,若过早停药易导致患者体内存在的部分细菌死灰复燃,导致感染再次加重。抗菌药物使用时长根据感染的不同有差异,通常情况下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天可停止用药,但是最好听从医生指导。

(5)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经常有患者认为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消炎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常见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而抗菌药物属于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的一类药物,有利于减轻感染性炎症反应。

3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是药三分毒”,虽然抗菌药物能够杀菌,但是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例如红霉素、四环素等会引起肝损害;庆大霉素以及万古霉素会引起肾损害。对于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过敏反应极易发生,最严重的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若患者有青霉素、链霉素的过敏史,在医生开具处方时一定要提前告知。最后,若患者长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也容易诱发耐药性,导致能够有效治疗病原菌的药物越来越少。

总之,大家一定要意识到抗菌药物不是万能药,根据医嘱用药是关键,不能因为心切而增加用药剂量,在用药的过程中也要密切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必要时停止用药。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李鸿儒)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