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3-1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胃部疾病虽常被提及,但其复杂性和长期影响却经常被忽视。作为一种影响胃黏膜健康的慢性炎症,它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增加其他严重健康问题的风险,如胃癌。 下面,我将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提高公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从而促进更好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导致胃黏膜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引起胃黏膜的萎缩。这种病变不仅减少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影响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来看,这种萎缩还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几种类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影响胃部健康的慢性疾病,主要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萎缩性胃炎两大类。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往被称为A型胃炎,主要涉及胃的上2/3部分。这种类型的胃炎由自身免疫因素引发,常见症状包括胃酸分泌减少、恶性贫血和消瘦等。在我国,自身免疫性胃炎相对较少见。

另一方面,多灶萎缩性胃炎,以往被称为B型胃炎,主要影响胃的下1/3部分,随病情进展可导致全胃萎缩。这种胃炎的萎缩区域通常呈点状分布,并不一定会影响胃酸的分泌。在我国,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属于这一类型,其最主要原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于癌前疾病,需要定期内镜随访。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未治愈的浅表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种病症的发生,某些遗传倾向可能使个体更易患此病。 缺铁性贫血与胃黏膜的健康密切相关,长期缺铁可能加剧胃黏膜的萎缩。 胆汁或十二指肠液的反流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可能引起萎缩。免疫因素,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导致胃黏膜损害。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这种细菌的存在可以引发慢性炎症,从而导致胃黏膜萎缩。

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胃黏膜颜色变淡、黏膜下血管透见、黏膜皱襞细小或消失、黏膜表面粗糙并可能形成假息肉,以及增加的黏膜脆性导致易出血和糜烂。此外,患者可能同时表现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如充血红斑和附着黏液。这些症状反映了胃黏膜的萎缩和病变,需要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来确诊。

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总是与病变程度一致。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多数会体验上腹部灼痛、胀痛、食后加剧的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情况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A型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在我国较为罕见。此病通常无特异体征,但上腹部可能轻度压痛。

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首先应针对其原因进行治疗。例如,若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应通过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来消灭这种细菌。同时,改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减少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也是治疗的关键。此外,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酸度调节药物来减轻症状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通过了解其类型、病因、症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重要的是针对萎缩性胃炎定期内镜随访。

(信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杨以良)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