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23-12-1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一、引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这种疾病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尤为常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将详细科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成因、诊断、治疗、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常见疾病。

二、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鼻塞、流涕:病原体侵犯鼻腔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鼻塞、流涕。

2.咳嗽:病原体侵犯咽喉黏膜,引起咽喉炎症,导致咳嗽。咳嗽可能是干咳或有痰。

3.喉咙痛:病原体侵犯咽喉黏膜,引起喉咙疼痛,严重时可能伴有吞咽困难。

4.发热:病原体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热度高低不一,可能是低热或高热。

5.乏力、头痛:病原体感染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出现乏力、头痛等症状。

6.肌肉酸痛:病原体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肌肉酸痛。

三、成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相对较少见,但也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免疫力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如劳累过度、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3.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气候变化时,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空气污染时,空气中的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四、诊断

1.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相关的疾病史或家族史。

2.身体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喉咙、鼻腔等部位,观察是否有红肿、分泌物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检查、病原体检测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及感染程度。

五、治疗

1.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用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注意在使用药物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2.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休息与营养支持: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摄入,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六、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接触刺激性的气体和烟雾,以免加重症状。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感觉舒适。

2.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休息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恢复和疾病的康复。如患者感到疲倦,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黏液,缓解咳嗽和喉咙痛。

4.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止咳药等。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5.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缓解喉咙痛。

6.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家属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预防措施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平时应多进行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免疫系统。注意气候变化和衣着,避免受凉感冒。合理喂养,及时添加适宜的辅食。对于婴幼儿,鼓励母乳喂养,这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时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淮滨县马集镇中心卫生院内科 雍艳)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