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知识科普

2023-12-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病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引起产妇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短时间过度失血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但当代医疗技术先进,产后出血只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并予以正确的处理,产妇均可于治疗后脱险。 以此,本文展开关于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的讨论。

一、什么叫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

二、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

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多种,除上文中提及出血关联的胎盘及胎膜残留外,其还涵盖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的引发原因,子宫收缩境况与产妇自身情绪、分娩关联各类病症及用药均有一定关联。一般来说,产妇自身相对紧张、体质较弱便会有一定概率引发产后出血。除了此类原因,全身性慢性疾病、急产、滞产、产程延长等情况也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当然,如果产妇自身为多胎妊娠及羊水过多,子宫也会因此撑大,后期的收缩乏力风险增加。但需注意、子宫肌瘤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子宫收缩乏力。排除情绪、体质、病理、分娩机制因素后,分娩期间医生如应用过量镇静、麻醉及宫缩抑制剂等药剂,也会一定程度引发子宫收缩乏力。

2.产道损伤:多因为剖宫产切口的裂伤,或因产道扩张不充分、胎头娩出过快等原因造成的阴道、会阴裂伤。子宫破裂亦属于产道损伤的一种,其产生原因多见于过往瘢痕组织弹性缺失关联的组织断裂,其他各种可致使子宫壁变薄的因素也可归类至产道损伤产生的原因之列。

3.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均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属于引起产后出现较为少见的出现,然而,一旦发生, 是难以控制的产后大出现症状。

除此之外,年龄、孕次也会导致产后出血。高龄产妇及肥胖及营养不良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亦应注意,体质问题应优先调整,并尽可能保证于适龄期间妊娠分娩,这样即可大幅度降低产后出血症状产生的概率。

三、产后出血如何预防?

    1.重视产前保健:在怀孕初期开始就需要加强身体锻炼,锻炼自己的盆腔肌肉,同时能增强抵抗力,增强身体素质,这样更有利于生产的顺利,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孕妇在孕期应选择些合适的运动锻炼;

2.产前全面检查:产前检查对于孕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及时发现对胎儿和孕妈不利的因素,并及早纠正或控制,能最大可能地防止产后出血或是其他更严重的后果。孕妇孕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有无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

3.产时规范处理: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及软产道是否损伤,并作相应的处理,防止产后出血;

4.产后密切观察:产妇分娩后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期情况变化,如生命指征、阴流血和宫缩情况,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故应重点监护。

四、产后出血如何治疗?

    产后出血只要及时诊断治疗,还是可以控制的。一般来说,医生会优先保证患者呼吸、循环通畅,进而会分析失血原因和境况。如失血状况短期难以及时控制,医生会予以输血,确保患者健康。子宫收缩乏力及凝血功能障碍均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应用缩宫素及子宫按摩,可加速子宫恢复速率;加输血小板及血浆,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如子宫收缩乏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情况下,也要应用手术治疗。上文提及的产道损伤及胎盘残留更需要通过手术予以治疗。产道损伤通过外科手术缝合、消肿,子宫破裂则必须及时应用手术治疗及时处理。胎盘残留可应用刮宫术及人工剥离,情况较为复杂的,或需进行子宫切除。

为了产妇的生命安全,应积极预防、控制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的发生,同时,产妇家属以及临床医护人员,需要保障产妇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使得产妇可以顺利生产。

 

(永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郑秀华)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