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理念在围术期的应用
2023-12-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近年来,有不少患者体会到就医的便捷,缩短了住院时间。术前好像可以喝水了,术后身上的各种管道也少了,甚至没有了,手术似乎不那么吓人了。这种观念的变化,以及就医体验感的提升,和加速康复理念在外科当中应用有关。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由丹麦学者Kehlet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基于循证医学的一种临床全新的概念,该理论是指通过对围术期患者实施一系列合理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优化干预,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疾病快速康复的目的。
为了适应外科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有专职的团队形成医护合作一体化的模式,一般有科室主任、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管床医生、麻醉医生、营养科医生等人员组成,从入院开始,进行各种宣教,包括入院须知,术前宣教、术中管理和术后康复的干预帮助,让患者深切体会到医学的进步。如术前宣教包含了患者学会肺功能锻炼、及时下床活动,对逐渐过渡的饮食习惯有了解,在手术过程中说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与切除范围的规范、术中循环与呼吸系统管理等,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ERAS在不少科室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ERAS术前宣教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患者充分理解ERAS好处并积极配合,提高对ERAS项目的依从性。内容应包括告知患者麻醉和手术过程、ERAS方案的目的和主要项目、预设的出院标准及随访时间安排、再入院途径等。不常规行肠道准备、术前缩短禁食时间及术前营养支持等项目的好处是减少电解质紊乱、减少胰岛素抵抗及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要给予患者适量加温,减少体温的散失;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手术中要尽量多结合微创手段,如使用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小切口手术等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创伤。使用较大的切口时,要考虑患者皮纹走行情况,同时要考虑到使用美容缝合。
术后早日拔出引流管,引流管对患者而言具有不适的刺激感,同时其还将限制患者早期活动能力,继而提升其逆行感染的风险,诱发肠粘连、引流管压闭等情况。手术后疼痛可以说是患者面临的最大的应激因素,应激反应可促进机体分解代谢、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扰乱胃肠功能、加重循环和呼吸负担,甚至诱发脏器功能不全,术后疼痛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限制了患者的早期活动,增加了术后肺部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的风险。ERAS理念中,术后镇痛提倡多模式镇痛方案,尽量地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以减少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并发症如肠麻痹等,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同时应该考虑到镇痛泵、麻醉等药物,术后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要进行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出现。术后还要尽早地让患者下床活动,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清丰县中医院手术室 常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