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呼噜”你知道多少
2024-1-1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打呼噜(医学术语为鼾症、打鼾、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现象,目前仍有很多人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把它看成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打呼噜使睡眠时呼吸反复暂停,形成持续低氧血症。病情逐渐发展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呼吸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更严重的是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过长容易发生猝死。所以,我们对打呼噜应有一个正确认识。
一、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危害
1、高血压:7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睡眠呼吸暂停。
2、中 风:43%的中风患者同时患有睡眠呼吸暂停。
3、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患者不低于20%同时患有睡眠呼吸暂停。
4、冠心病:30%冠心病患者同时患有睡眠呼吸暂停。
5、肥胖症:超重及肥胖的男性,2/3有睡眠呼吸暂停。
6、性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发生性欲减退、阳痿。
7、交通事故: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交通事故发生率比普通人高3-4倍。
8、猝死:即使是轻度睡眠呼吸暂停,其在睡眠中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7%。
二、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原因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的原因很多,常见于肥胖及怀孕的情况,但是也可能与鼻部疾病、咽部疾病等情况有关。
1、肥胖及怀孕:如果体重严重超标,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女性在怀孕后期也可能出现打呼噜,但这种随着怀孕的结束,打呼噜会明显缓解。
2、鼻部疾病:如患者出现双侧鼻甲肥大、鼻息肉、严重鼻中隔偏曲、鼻咽纤维血管瘤、腺样体肥大、鼻咽部淋巴瘤、鼻腔恶性肿瘤、鼻腔淋巴瘤等相关疾病。都可以导致鼻腔阻塞,通过药物很难彻底缓解,会导致患者出现夜间张口打呼噜的情况。
3、咽部疾病:如会厌囊肿、婴儿型会厌炎、咽喉部恶性肿瘤晚期,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下咽部的阻塞,从而出现打呼噜。
4、口腔疾病:如患者有小下颌、舌体肥厚、舌后坠等相关情况,也可能出现睡觉打呼噜、张口呼吸的表现。
5、头颅部疾病:若为中枢性打呼噜所引起,常见疾病有脑出血、脑梗死、脑动脉瘤术后等,也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二、怎样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1.基础治疗。加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危害宣传,引起广大患者的关注,并且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例如:睡眠时尽量侧位,戒烟戒酒,科学膳食,合理作息,控制体重,吃药及时等,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生,或通过进行针对性的肌肉训练,达到物理减轻症状的目的。
2.持续性正压通气。这种治疗方法一般需要专业人员调整呼吸睡眠监测和呼吸机的参数,让患者在家中佩戴家用的小型呼吸机。睡眠中,呼吸机能减轻患者呼吸肌疲劳,改善睡眠状况。但是由于治疗期间需要患者保持固定睡姿,且容易发生憋气、口干等情况,容易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
3.下颌前移矫治器。专业的口腔医生制作引导下颌向前的矫治装置,通过下颌前伸打开上呼吸道,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方法对治疗轻中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不耐受患者,具有无创、舒适、价格低、疗效好的优点。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同样也存在患者配戴不耐受、口干等缺点,而且要求患者具有完整的上下牙列,对于缺牙患者无法制作。
4.电刺激治疗。一般分为体内植入式电刺激和体外佩戴式电刺激。前者通过手术方法在患者特定部位植入电极,而后者则是在睡眠中佩戴体外电刺激装置。电刺激治疗的工作原理是在睡眠中监测患者睡眠情况,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时,对患者的咽部肌群进行电刺激从而引起肌肉收缩,改善患者通气。缺点是体内电刺激需要进行手术植入电极且有发生排异或电极不能正常工作的风险,而体外电刺激由于其工作区域不能准确定位,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5.中医治疗。主要分为中药治疗和针灸埋线治疗。中医治疗的方式尤其是针灸埋线治疗在近几年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广大中外学者的认可,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其在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疗效明确,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虽然常见,但是却是一种病因复杂、分类困难、治疗难度高的慢性疾病。存在这类情况的患者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应该积极进行筛查,并配合治疗。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治疗中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强调个性化治疗,积极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佳治疗方案,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方式。
(鹤壁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