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药物,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吗?

2024-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能否服用含“糖”药物这一话题时,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情况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细致分析与个体化考量。确实,对于糖尿病管理而言,控制血糖水平是核心,而“糖”这一字眼难免会引起患者的警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药物中所谓的“糖”成分,并不一定都会显著影响血糖。

一、糖尿病概览

1、1型糖尿病

通常由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并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引起。患者必须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来维持生命。发病年龄通常较年轻,但也可能在任何年龄发生。

2、2型糖尿病

与遗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现象普遍,即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初期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管理,后期可能也需要胰岛素治疗。

3、妊娠糖尿病

发生于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强。大部分患者产后可恢复正常血糖水平,但增加了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二、糖尿病的治疗挑战

1、血糖控制的复杂性: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是一个挑战,因为饮食、运动、压力和疾病状态都可能影响血糖值。

2、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足部问题等。预防并发症需要长期严格的血糖控制和定期筛查。

3、个体化治疗的需要: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治疗方案需高度个性化,以满足每位患者的独特需求。

4、患者依从性:长期坚持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对许多患者来说是一项挑战,需要良好的患者教育和支持。

5、心理健康问题: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长期健康威胁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影响血糖控制。

6、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挑战: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能面临更多并发症风险,同时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问题可能影响自我管理能力。

三、“糖”在药物中的作用与形式

1、作为甜味剂

改善口感:在儿童用药或需要掩盖苦味的药物中,添加如蔗糖、葡萄糖、果糖或非营养性甜味剂可以提升药物的接受度。心理安慰:甜味可以给患者带来心理安慰,尤其是在服用液体药物时,有助于减少服药的抗拒感。

2、作为填充剂或稀释剂

调整剂量:在片剂或胶囊的制备过程中,糖粉常被用作填充剂,帮助调整药物的实际含量至所需剂量。形态维持:糖类有助于维持药物的物理形态,如硬度、形状,确保药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3、作为稳定剂

保护活性成分:某些糖类,如蔗糖、蔗糖醇或麦芽糖醇,可作为稳定剂,防止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在潮湿或光照条件下分解。防止氧化:糖的抗氧化性能有助于保护易氧化药物,延长其货架期。

4、作为黏合剂和润滑剂

片剂成型:糊精、淀粉等多糖物质可用作黏合剂,帮助颗粒黏结成片,而微晶纤维素等则可用作干式或湿式造粒过程中的助流剂,改善粉末流动性和压缩性。

5、糖包衣与糖浆剂

糖包衣:药物外部的糖衣层可改善外观,保护药物免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可作为缓释机制的一部分,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糖浆剂:在液体药物中,糖浆不仅提供甜味,也调节药物浓度,有时还作为溶剂帮助药物溶解,便于儿童和吞咽困难的患者使用。

6、特殊糖类的应用

功能性糖类:如甘露醇、山梨醇等作为渗透压调节剂,用于特定类型的注射液,或是作为利尿剂使用。多糖在生物制剂中的应用:某些多糖如壳聚糖、透明质酸在药物传输系统中作为载体,用于控制药物释放,或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四、含“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1、血糖波动

含有可吸收糖分的药物,如含蔗糖的糖浆剂或糖衣片,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短时间内升高,影响血糖控制,特别是对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患者而言,这种短期的血糖波动可能是不利的。

2、长期并发症风险

长期服用含糖药物,如果未适当调整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可能会加剧糖尿病相关的长期并发症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肾病等。

3、个体差异

不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代谢速率及生活方式等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含糖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一些患者可能对少量糖分的摄入较为敏感,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影响较小。

4、药物相互作用

含糖药物与其他降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某些含糖药物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尤其是当与胰岛素或其他强力降糖药同时使用时。

5、心理负担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持续监测血糖并避免血糖波动,含糖药物可能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担心影响病情控制,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

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生活,愿你们在治疗过程中充满信心与希望,愿你们能够战胜疾病,重拾健康与快乐。

(南阳市中心医院西药药学部 朱九荣)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