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薄层CT、增强CT,如何选择
2024-3-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人们在体检与疾病筛查中,CT已成为运用最广泛、普遍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而不同的CT检查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群体、使用效果。因此,笔者将详细为大家介绍低剂量CT、薄层CT、增强CT的区别,以指导大家在CT检查中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1.了解低剂量CT、薄层CT与增强CT
(1)低剂量CT。低剂量CT指的是通过调整与优化设备扫描的参数,在图像质量基本确保的基础上,将辐射剂量大幅度降低的一种CT检查方法,相较于普通CT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以次辐射剂量仅为1/5。而降低辐射剂量往往会对清晰度造成一些影响,因此,此种检查方法普遍用于肺部检查。例如: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或肺纤维化的筛查。此外,婴幼儿、青少年等射线敏感群体或常规体检者,也建议其采取低剂量CT检查。
(2)薄层CT。此为厚度在1~2mm,以高分辨率算法重建图像的一种CT检查方法。此种方法普遍用于病灶细微结构的筛查中,属于普通CT平扫的补充,可以将器官组织的细微结构清晰显示,对1.5mm直径以下的异常图像予以判断,对相似于大体标本的形态学改变予以显示。适用于先天性疾病、外伤、炎症变性病、脑出血等病情程度的判断。
(3)增强CT。此种检查方法主要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适量造影剂,更加清晰地使病变部位显影,可以对病灶部位及其四周组织的界限以及病灶的性质、范围予以充分显示,利于医师发现病灶。目前,此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方面。需注意的是,检查中使用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需要通过肾脏排泄,易增加肾脏的负担,因此,在做完增强CT检查后,建议受检者多饮水,加快造影剂的排出速度。而造影剂内含碘成分,甲状腺功能亢进、哮喘、碘剂过敏者不建议采取此种检查方法。
2.低剂量CT、薄层CT、增强CT的区别
(1)精细度。
作为常用性的一种检查手段,CT检查的精细度通常为5~10mm厚,对于病变程度<5mm的微小病灶器官,采用普通CT、低剂量CT往往难以发觉,此时便需要采取薄层CT予以检查,以提高精细度,发现1~2mm厚度的病变,提高疾病的早期筛查准确率。而对于薄层CT筛查仍存在质疑的病灶部位,需进一步采取增强CT检查,通过注射造影剂,对病变器官的病变情况、病灶部位予以清晰显示,便于后续治疗方案的有效、详细制定。
(2)辐射程度。低剂量CT的辐射程度非常低,仅占据普通CT检查的1/5左右,不用对受检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任何影响,更适用于日常常规检查;而相比低剂量CT与普通CT,薄层CT的辐射量会有一些增加,但总量并不大,即便是12岁以下的儿童也可使用此种方法,但一年的时间里不可超于5次,以避免细胞突变;增强CT属于辐射程度相对较高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的原因在于造影剂的使用,需通过机体的自我代谢功能,经3~4个月时间排出体外,因此适用群体相对狭窄。
通过以上关于低剂量CT、薄层CT、增强CT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其区别、检查方法、适用群体已有初步地了解。而在实际检查中,还是应该多听取医师的建议,通过选择最适宜的CT检查方法,以便准确反映身体情况,尽早得到有效治疗,保护自身健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魏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