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世界永远充满力量

2024-3-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3月5日上午,在门诊见到唐俊楠的时候,她刚刚结束病房24小时值班和晨交班。

“哦,你就是那个鼻出血的患者,来我看一下检查单。”

“你这个属于典型的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猝死风险很大,需要抓紧时间住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一位、两位、三位……接诊时,唐俊楠语气坚定、声音干脆、头脑清晰。对于部分情况危急的患者,她果断提醒其风险,并给出具体的治疗建议。连续24小时值班的唐俊楠,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第二天的门诊工作。

厉害的导师

“唐老师,你是不是经常健身啊?”对于常常连轴转的唐医生,记者好奇她是如何保持旺盛精力的。唐俊楠解释说:“我每天的工作就相当于在健身,有时甚至比健身还能增强体力。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上,医、教、研同步推动,一样都不能落下。所以经常感觉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你是唐俊楠带的学生!那你可有一个很厉害的导师’。很多科室的带教医生一问起我的导师,都对唐老师称赞不已。我感觉自己好自豪、好幸运能成为唐老师的学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高佳敏在一旁说。

“唐老师是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的获得者,又承担着河南省心血管领域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研能力非常出众。在教学上,她对我们不仅严格要求,也会给出精准指导。有一次,我在做关于心脏损伤的研究时,要从血浆中提取某一种物质,一直提取不出来。唐老师就建议我换一种思路,可以尝试从组织中去提取、检测。”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血管病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杜鹏翀说,唐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厉害,这可能得益于她丰富的科研经验。

 

视、触、叩、听,这是诊断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心血管内科的听诊是最难学的。比如说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不同的疾病,会有不同的听诊声音变化,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很难判断出来的。

“在教学的时候,我会把心脏比喻成一个四居室的房子,各个房间的门会有节奏的开启、闭合。然后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不同疾病听诊时声音的异常,为学生讲述不同声音产生的原理。”说起来教学工作,唐俊楠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在教学时,唐老师鼓励我们多到临床一线学习,尽量做到真听、真感受,甚至在遇到特殊病例时,她还会让我们进行现场观摩。除了教学,她还承担了许多科研和临床工作,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我们都对她的精力感到钦佩,觉得唐老师总是充满着无尽的力量!”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王宇甲说。

勤勉的学者

“作为一名医学生,从入门之初到最后成才,医学知识的广博和深厚,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唐俊楠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展现了她一贯的扎实学风。

 

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她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学习,师从国家级知名专家张金盈。张金盈老师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思考、不断学习”的教学要求深深影响了唐俊楠。

唐俊楠回忆起师从张金盈老师时的点滴,记忆深刻的是老师对文献阅读的严格要求。在张金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不仅培养了阅读国际上高水平文献的习惯,还将一些文献制作成PPT,并用英文向同学们讲解。

“现在,我每天都会阅读国内外各类文献,包括一些前沿的学术文章,并将它们分享到教学群里,供学生学习参考。”唐俊楠说着,与笔者分享了心血管领域的入门巨著《Braunwald》(《心脏病学》),这本英文专著大概有10厘米厚,共1000多页。她已经记不清这是她阅读完的第几本心血管内科专著了。

多年的临床及学术积累,让她笔耕不断,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并参与10余项国家级、省厅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9项、荣获省部级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作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学部病区主任,她专攻心力衰竭、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唐俊楠的丰富经验和卓越贡献使她荣获了中国研究型医院研究型人才、中原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创新性专家

“我的这台笔记本电脑,从来都没有离过身。这几年,所有的科研成果都是用它完成的。”说着,唐俊楠又打开一个网页,向记者介绍起来。

 

这个网页是由唐俊楠研究团队基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数据平台研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人工智能预后管理平台。在输入患者的年龄、心脏射血分数、肾小球滤过率、淋巴细胞等常规检测指标后,系统能够自动呈现患者未来的生存分析图,将其直观划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该平台可供临床医生对心衰患者进行分层管理,也有助于患者进行自我病情监测。

“这其实是我们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初步尝试。我们选择的病例主要是终末期的心衰和肾功能不全患者,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差,死亡率也很高。如果有平台能够对这些患者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就能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早期警示,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情况。每个患者都有独特的病情,他们在治疗上一直保持积极态度,作为医生,我也一直致力于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唐俊楠说,目前这一成果已经授权了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正在审批流程中。

几天后,唐俊楠将赴上海参加学术交流会汇报该研究成果,向同行介绍这一人工智能化平台,与更多专业人士交流学习,最终目标是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平台。

采访结束时,唐俊楠再次打开她的笔记本电脑,又投入到她的医学研究工作中。(本报记者 朱晓娟 文/图)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