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时间有讲究
2024-4-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一、空腹服药
1、空腹服药吸收快
很多药物因饮食导致药物吸收减少,然而空腹有利于药物吸收,比如卡托普利片,因为胃中食物导致药物吸收减少,所以应在餐前1小时服用;此外胃中食物对吗替麦考酚酯片的吸收无影响,但是可使吸收浓度降低,所以宜空腹食用;左甲状腺素钠片需在餐前30分钟服用,因为食物影响药物的吸收。
临床上食物影响药物吸收的药物大致如下:抗菌药物中的罗红霉素、诺氟沙星等;提高免疫力的细菌溶解产物等;抗结核药物中的利福平、异烟肼等;降压药中的卡托普利;免疫抑制剂中的他克莫司;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胰激肽原酶;乙肝抗病毒的恩替卡韦;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左甲状腺素钠片;避孕药中的米非司酮、米索列醇;脑血管药物丁苯酞等等。
2、空腹服药作用强
空腹服药作用比较强,比如我们常用的驱虫药,空腹使用利于药物与虫体直接接触,提高疗效,所以宜晨起空腹服用;再如高浓度的硫酸镁以及蓖麻油这些导泻药,能迅速进入胃肠,对肠壁具有强烈刺激,并迅速发挥导泻的作用。
二、饭前服药
饭前服药是为了使药物快速发挥疗效,比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药物,再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再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列汀类降糖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服药时间不同,那么降糖效果也不一样;消化系统药物宜饭前服用,比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伊托必利等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如复方谷氨酰胺、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此类药物
三、餐中服药
我们通常所见的药物说明书里都写着“餐中”“随餐”或“餐时”服用,意思就是在吃饭的时候食药。在就餐时服用药物能促进药物吸收,发挥更好的疗效,也有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
比如二甲双胍,胃肠道反应重,须在餐中或餐后服药,再如阿卡波糖类药物不但能降低餐后血糖。在进食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其疗效更强;如米曲菌胰酶、胰酶等消化类药物宜在餐中服,不但能发挥酶助消化作用,还能避免胃酸破坏。非诺贝特等降脂药餐中服用可减少胃部不适;如氨基葡萄糖药物适合随餐或饭后服用,避免产生胃肠道不适;如曲美他嗪类药物需餐中服用利于吸收;如匹维溴铵餐中服用效果更好。
四、睡前服药
有些药物易受昼夜节律影响,这时我们应该按其节律来规定服药时间。有些平喘药、降脂药、催眠药、抗过敏药在睡前服用疗效更好。比如沙丁胺氨茶碱、孟鲁司特钠等平喘类药物适宜夜晚服用,以为我们哮喘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所以应在睡前服用,凌晨时血药浓度最高,疗效更好;再如我们经常用到的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然而胆固醇合成时间主要在夜晚,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效果好;我们常用的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失眠类药物,在睡前服用疗效更快;临床上常用的氯苯那敏、异丙嗪、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服用之后易嗜睡,宜睡前服用。
五、晨起服药
根据人的生物周期性,人体的体温变化、基础代谢、血糖与激素的分泌都具有节律性,根据其节律性,我们服用药物时间也有所不同。比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峰值一般在晨起7-8点,所以服用药物的时间多在此时;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抑郁药物多在晨起服用,因为抑郁症多有暮轻晨重的特点;如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多在早上7-8点服用1次,由于血压常常随昼夜节律波动,白天血压比夜间高,所以晨起服用降压药有利于降压,使血压保持稳定。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多在上午使用,因为心绞痛多发生在上午6点至12点,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心肌缺血,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所以早上服用控制心绞痛药物要比下午服用效果好;如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多在早餐半小时服用,由于在长时间禁食后胃壁细胞中的H-K-ATP酶数量最多,质子泵抑制剂有抑制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所以应早上餐前服用;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的利尿剂多在晨起服药1次,以免夜晚服用导致尿频;苯溴马隆多在早餐后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多在早餐前服用,乳果糖多在早餐时服用。
六、间隔时间服药
1、每日一次服用药物,多在清晨或晚上。但某些药物要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应在早晨的餐后服用,可增加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2、早晚各一次服用药物,如丙卡特罗一般相隔12小时。
3、早中晚各一次服用药物。每日三次口服,能保证药物血药浓度稳定,比如抗菌药、抗癫痫药、降压药,尽量做到间隔时间均衡,才能使药物达到应有的疗效,也有些药物服用时间和就餐时间有关,比如降糖药,由于血糖高低和进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要随餐服用。这两类药应跟着三餐走,而不是隔8小时一次。
(巩义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张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