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健康饮食,警惕急性胰腺炎
2024-5-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但因胰腺大部分“隐居”于腹膜后,我们饮食不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时,往往会认为是胃肠道出现了问题,常常忽略胰腺问题,因此急性胰腺炎常常被误诊或者漏诊,而病情进展快的急性胰腺炎可迅速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所以针对急性胰腺炎,我们一定要多加警惕。
在临床上,急性胰腺炎是各种原因导致胰腺内部的胰酶被过早的激活,有活性的胰酶就和硫酸一样能将胰腺本身以及胰腺周围组织溶解消化,同时急性胰腺炎不仅可以影响胰腺本身,也可导致其他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功能衰竭。当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后,多数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12到48小时内突然发作,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腹痛的位置与病变的部位有关,如胰头的病变重者,腹痛以右上腹为主,并向右肩放射;病变在胰尾者,则腹痛以左上腹为重,并向左肩放射。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饮食的多样化,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根据相关临床报道,大部分的急性胰腺炎都和患者的饮食习惯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一般来说,如果伴随以下几种不良因素,则极有可能引发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出现:
1.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容易导致胰腺过度分泌胰酶,从而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2. 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胰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升高,从而增加胰管的压力,进而诱发急性胰腺炎。
3. 高糖饮食:摄入过多的糖分,尤其是加工糖,可能扰乱胰腺的正常功能,导致胰酶分泌异常,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4.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导致胰腺负担过重,诱发急性胰腺炎。
5. 过度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胰腺炎反复发作,这是因为酒精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导致胰酶分泌异常。
6. 食用刺激性食物:辣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7. 过度节食或饥饿:长时间不进食或者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将胆石推入胆总管,进而堵塞胰管,诱发急性胰腺炎。
8. 油腻夜宵:晚餐过于油腻,且临近睡眠时间进食,容易导致胰腺炎发作,因为睡眠时胰腺分泌的胰液减少,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由此可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急性胰腺炎至关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首先,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这包括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全谷类食品,同时限制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摄入。此外,应尽量避免过量饮酒,因为酒精可以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其次,要保持适度的体重。肥胖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可以帮助减轻体重,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再者,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如胆囊结石等,可以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最后,如果已经发生急性胰腺炎,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期间,可能需要进行禁食,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同时,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止痛药和抗酸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定期体检以及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同样重要,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