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下,仅打3个5毫米“小眼”取出9厘米长内固定钢板

2024-6-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杨须 通讯员苗鸿炜)6月3日,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足踝部骨折后内固定物拆除手术在郑州仁济医院顺利完成。术中,手术医生凭借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仅在患者足踝部对应的位置开打了3个0.5公分大的的小孔,就将9厘米长的内固定钢板和螺钉取出。“这个技术是真好!没想到,恢复的这么快,不认真看,都找不到创口……”术后4天出院时,16岁的大男孩明明自我调侃说,“估计钢板自己都没想到,能从这么小的口里钻出来”。

一年前,家住郑州市管城区的明明,因为意外造成左外踝骨折,被紧急送到郑州仁济医院南院区救治。当时接诊的吴召森、韩颖干等医生为明明成功进行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经过一年多的恢复,明明骨骼愈合良好。

前段时间,明明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到郑州仁济医院,准备取出内固定钢板。根据明明的康复情况,韩颖干医生为其制定了常规取钢板、机器人辅助下取钢板2个手术方案。

在得知了机器人辅助下取钢板仅需3个几毫米的小口,就能取出钢板,术后住院仅需3-5天后,明明一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此方案。手术由韩颖干医生主刀,借助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找到钢板及螺钉的位置后,通过3个5mm的切口,成功取出9cm长的钢板。

据介绍,机器人辅助下取钢板与常规取钢板的对比,优势明显。常规取钢板,是沿着钢板固定的位置、根据钢板的长度,再切开对应大小的切口,取出固定的钢板,多长的钢板就需要切多大的手术切口,创伤相对较大、恢复较慢、住院时间长。而机器人辅助下取钢板,借助机器人精准定位,仅需几个毫米级的微孔,就能成功取出钢板,创伤微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明明这次取左外踝处内固定物取出手术为例,如果选择常规方法取9cm的钢板,意味着需要切开约9cm的创口,而机器人辅助下取钢板,把原本的大切口缩小至3个5mm的微口就可以顺利取出内固定钢板。

“智能化、微创化、精确化,这些都是骨科机器人给患者治疗带来的弥足珍贵的改变。”郑州仁济医院院长侯建玺说,骨科机器人具备了人类无法达到的稳定性的“手”和精准透视的“眼”,解决了以往骨科医生长时间手术时遇到的诸多问题。比如,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取内固定物手术时,医生犹如拥有了一双“透视眼”可以穿透皮肤和软组织,直接看到钢板的位置,并为病人在术前“量身定制”精准定位,可以说是“指哪打哪”,能够做到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染、术后二次疤痕等。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