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关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眼健康

2024-6-2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谢宗阳)“我们要聚焦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着重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大力推进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眼健康。”6月22日,在河南省第三十次眼科学术年会上,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医学部主任张凤妍说。

 

6月21~23日,由河南省医学会主办的河南省第三十次眼科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此次会议以“智慧眼科,驱动未来”为主题,邀请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国际眼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王宁利,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孙兴怀,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杨培增等国内外权威眼科学专家,围绕眼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疗法,通过领航讲座、“超级眼说家”论坛、眼科手术电影节、疑难病例讨论、青年医师论坛等多种交流形式,加强省内省外的眼科学术交流,着力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切实提高眼科医护工作者的诊疗水平,提升河南省眼科的学术影响力。

 

“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要重点关注他们的近视问题。我们要让孩子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拥有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减少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对于老人而言,我们要重点关注青光眼、白内障、老年黄斑变性等问题。”张凤妍说。

 

姚克在《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解读》专题讲座中说,白内障是在全球居首位的致盲性眼病。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数量超过1.3亿。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建议患者双眼都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不过,在第二眼手术前,建议明确第一眼手术后的屈光状态。常规建议避免双眼同时接受手术,因存在双眼同时发生眼内炎全盲的风险。若选择同时实施双眼手术,第二眼手术必须按照独立手术对待,即在第二眼手术前必须重新进行手术消毒。

“如果选择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必须结合IOL的材料、光学设计、焦点设计、形状、植入难易程度和葡萄膜及囊膜生物相容性,患者术后用眼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姚克提醒。

王宁利在《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专题讲座中说,近年来,近视防治新技术和新措施不断涌现,主要包括远视储备、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用眼行为干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阅读“近变远”设备、用眼行为监测设备、户外活动光照设备等。

 

“单纯的低中度近视多是由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对高度近视的作用更明显。父母一方近视相比父母都没有近视,后代近视的概率高出2倍以上;父母双方都近视相比父母都没有近视,后代近视的概率高出近5倍。父母高度近视或者携带高度近视致病基因的儿童,要更加注意减少近视危险环境因素暴漏。”王宁利说,“近视矫正手术只是矫正了屈光度,未从根本上治愈近视,有眼底病理性变化的近视者,要注意定期检查眼底。如果近视者眼轴增长引起眼球形态和结构改变,容易进展为病理性近视,进而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其中,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还会增加白内障、青光眼和斜视等眼病风险。”

此外,对于20岁~60岁的人群而言,要重点关注一种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以上,就有可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病也是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万光明说。

据张凤妍介绍,近年来,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不断探索和实践,在眼科医学教育、临床研究、技术革新、健康科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突破,成功举办了多场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开展了多项眼科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推广了一系列适宜基层的眼科诊疗技术。下一步,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继续以发展智慧眼科、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深化临床研究和技术发展,推动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提高眼科疾病的防治效果。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