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新安县:县域卫生院静脉溶栓突破百例,国内首次

2024-7-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宋彬彬 游新苗)7月17日,在新安县召开的洛阳市脑卒中诊疗质控中心年中质控工作会议上,洛阳市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49家卫生院开展静脉溶栓合计227例,其中新安县县域卫生院溶栓102例,这是国内首次单一县域卫生院溶栓超过百例的县。

“乡镇卫生院开展溶栓工作特别困难,全国其他地区还是刚刚起步,新安县走在了前列。”洛阳市脑卒中质控中心负责人说。在全市227例救治中,患者年龄38岁至93岁,DNT(患者进院到溶栓)时间最短10分钟,OTT(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最短为32分钟,有效溶栓180例,在挽救患者健康的同时也挽救了数百个家庭,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分级诊疗制度得到体现,卒中救治体系建设成效初显。

记者了解到,随着“以绿色通道为抓手,以高危筛查为基础,以适宜技术为核心,以信息质控为根本”的洛阳脑卒中模式持续推进,2023年洛阳市静脉溶栓率名列河南省第一,全市NDT平均时间降至25分钟,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基层单位脑卒中救治能力不足,对于脑卒中的认识不够深刻,卫生院距离能够溶栓的医院距离较远,OTT时间难以缩短。

洛阳市距离县医院最远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了80公里,如果不开展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很难做到在4.5小时静脉溶栓“黄金时间窗”内让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广大农村患者健康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自2022年12月29日河南省卫健委下发《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卒中救治单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通知》以来,洛阳市卫健委高度重视,要求以市质控中心牵头的各级医院持续强化卒中中心,完善区域急性卒中协同救治体系,打通急性卒中救治的起跑第一公里。将急救力量主战场前移至乡镇,各县级质控中心施行“五上门”工作法,通过培训上门、指导上门、设备上门、药品上门、质控上门,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溶栓床、规范溶栓室,组织包括卫生院医务人员跟随绿色通道值班一个月以上的多种形式培训,将乡镇级急诊急救体系“接得住”作为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全面启动村级卒中救治哨点建设,压实救治单元哨点建设主体责任,发力村级服务能力建设,使村医成为起跑100米的“吹哨人”。

洛阳市脑卒中质控中心负责人说,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建设工作起步伊始,需要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摸索一条适合中国乡村卒中救治的道路,以不断深化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内涵,加快推进村级卒中救治哨点建设,织密织牢全域卒中救治网络,不断缩短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和首次医疗干预时间,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安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