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防病小常识

2024-7-1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洪涝灾害频发,洪涝灾害后疾病传播风险增加,应远离洪水、安全饮水、安全饮食、防控病媒生物、加强消毒,降低灾后疾病发生的风险。

近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多国发生洪涝灾害,我国也已进入主汛期,多个地方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不仅给公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因此公众应了解洪涝灾害后的防护知识,加强个人防护,防止灾后疾病的发生。

洪涝灾害对人们的健康有哪些危害?

洪水中可能含有:倒下的电线,人类及禽畜排泄物,家庭、医疗和工业危险废物(含有有毒化学物、致癌化合物等),木材、车辆和碎片,野生或流浪的动物(如啮齿动物、蛇等)等,因而洪涝灾害后不仅造成人员骨折、触电、伤害事件等增多,接触受污染的洪水还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如感染破伤风等)、皮疹、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手足口病等),以及其他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炭疽、布鲁氏杆菌病等。

另外,洪涝发生后,蚊虫数量增加,加之,人们室外清理工作等增加,使人们更容易被蚊虫叮咬,从而使人们更容易患上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等。

洪涝灾害后,防病小常识

(一)远离洪水:如果不小心接触到洪水,应尽快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患处或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或消毒剂擦拭患处;被洪水或污水污染的衣服用热水和洗涤剂反复清洗后再使用;远离洪水区,如果必须进入洪水区,请穿好胶靴、橡胶手套等。如果有伤口可能被粪便、土壤等污染,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不要让孩子在洪水泛滥地区玩耍,不要让孩子玩被洪水污染、未消毒的玩具。

(二)关注饮水安全:洪涝灾害后,饮用瓶装水或者救援指挥部指定的水是最安全的。因为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井盖不严密或水井倒灌,导致洪水和沉积物可能进入井内并造成污染,特别是浅水井更有可能受到污染。另外,洪涝灾害期间,燃料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泄漏很常见,如果水闻起来像燃料或有化学气味,或者周边有燃料、杀虫剂或其他危险化学物质释放的可能,通过煮沸或消毒的水也是不安全的,需要尽快联系当地卫生部门。

同时,除了不饮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也不能用这类水漱口、清洗蔬菜水果、洗衣、洗澡等,避免病原微生物经过皮肤进入人体而引发传染性疾病以及引起急、慢性化学中毒。再者,盛水容器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后再用。另外,要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及大小便,避免污染水源。

(三)关注食品安全:确保食品来源安全、食品清洁和加工过程安全、食品储存安全。

1.食品来源安全:切勿食用被洪水浸泡污染的食品,霉变食品,淹死或病死的畜禽和鱼虾,腐败变质的食品以及有破损、涨袋、胀罐、锈蚀等现象的罐头或利乐包(铝箔包)等食品。不采食野生蘑菇、野菜、野果等,以防引发食物中毒。

2.食品清洁和加工过程安全:勤洗手,准备食物期间经常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用清洁的水源清洗食物、餐具和烹饪用具,并用煮沸等方式消毒后再使用;接触食品的台面、货柜要保持清洁和消毒;生食和熟食要有专门的砧板、刀具和餐具等,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烧熟煮透,少吃冷荤类菜肴,不吃生的动物性食品。

3.食品储存安全:食物储存应注意低温、防尘、防蝇虫、防鼠和隔水防潮。尽量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远离虫害出没之地;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食材及时放入冰箱,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如果冰箱断电,尽量缩减冰箱门开启次数以维持冰箱内温度的稳定性,冰箱中存放剩饭菜不宜超过3天,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因为嗜冷菌如单增李斯特菌等可在冰箱内生长繁殖。

自己及家人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近就医,并保留可疑食物。

(四)病媒生物防控:防蚊、防蝇、防鼠、防寄生虫。

1.防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人群后可传播登革热,登革热多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地。

蚊子产卵必须在水里进行,因此,要消灭有积水的容器,让蚊子无处产卵,从而灭蚊。轮胎、防水布、水桶、花盆等容易积水,从而成为蚊子产卵的孳生地,尽量每周倾倒一次积水,并及时清除室内外淤泥、垃圾、积水,保证环境清洁卫生。同时需配合以下措施:家中配备门窗、纱窗、防蝇罩、蚊香等;建立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支持相关部门的蚊虫消杀工作;室外活动穿长袖衣裤,喷涂驱蚊剂等,尽量避免蚊虫叮咬。

2.防蝇:粪坑加药杀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清除过水后的垃圾死角,彻底消除苍蝇孳生地;家庭生活垃圾要注意装袋封存,日产日清,防止散落;配备灭蝇拍、菊酯类药物等。

3.防鼠:防鼠、灭鼠、不吃老鼠吃过的食物。

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土层要夯实;鼠类死亡或迁徙时,体表寄生虫(如革螨、恙螨、跳蚤等)会脱离或逃逸,因此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到鼠虫并灭。

4.防寄生虫: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最好的方法,不到污水中洗澡、捕鱼,必须接触疫水的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戴胶靴、胶手套、胶裤等,避免接触疫水。

(五)居住环境消毒:洪涝灾害后应彻底消毒居住环境,降低微生物滋生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1.物表、墙壁、地面、生活用品等的消毒: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00mg/L二氧化氯或1000mg/L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2.厨房用具等的消毒:最简单的餐具、餐具消毒方法为,把洗净的餐具完全浸泡在锅中加热,待水煮沸时,保持15分钟以上,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也可使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随后应用清洁水冲洗干净。 

  (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科 李静)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