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常规:窥探健康的“隐形窗口”

2024-8-1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日常生活中,粪便(俗称大便)往往被视为身体的“废弃物”,但实际上,它们却是反映我们健康状况的宝贵信息源。通过粪便常规检验,医生能够获取一系列关于消化系统、代谢状况乃至整体健康的重要线索。本文将深入探讨粪便常规检验的内容、意义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一、粪便常规检验的基本内容

粪便常规检验,作为体检中的“三大常规”之一,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粪便性状、幽门螺杆菌检测、粪便白细胞、粪便红细胞、粪便颜色、粪寄生虫卵以及粪便隐血试验(OBT)等。

粪便性状:粪便的性状检查是判断肠道健康的第一步。正常粪便应为成形软便,而异常粪便可能呈现球状硬块(便秘)、粥状或水样稀便(腹泻)、米汤样便(霍乱及副霍乱)、血色黑暗或柏油状(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形态。通过观察粪便的性状,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便秘、腹泻、消化道出血等问题。

粪便白细胞:粪便白细胞检查是了解肠道炎症的重要手段。正常粪便中少见白细胞,但在肠道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显著增加。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涂片,医生可以判断肠道炎症的轻重及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粪便红细胞:红细胞的存在通常指示肠道有出血现象。根据红细胞的颜色和形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血的部位和原因。例如,鲜红色血液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等;而黑色或柏油样便则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

粪便颜色:粪便的颜色也是判断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黑色或柏油样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色便则可能意味着胆道梗阻;果酱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红色便则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或摄入某些食物及药物所致。

粪寄生虫卵:寄生虫感染是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通过检查粪便中的寄生虫卵或幼虫,医生可以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阿米巴原虫等。

粪便隐血试验(OBT):这是检测胃肠道微出血最有效的方法。即使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量血液,也能通过隐血试验检测出来。隐血阳性往往提示存在消化道出血,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前期表现,需进一步检查确诊。

二、粪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

早期发现疾病:粪便常规检验是多种消化道疾病的“预警信号”。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质地、形状等,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炎症、肿瘤等问题。例如,黑色或柏油样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而细条样便则可能是直肠癌的征兆。

评估消化功能:粪便中的成分可以反映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情况。通过分析大便成分,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以便调整饮食或提供针对性的营养建议。

评估药物影响:部分药物可能导致肠道反应,如腹泻、便秘等。通过观察大便,医生可以评估药物对肠道的影响,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检测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粪便常规检验,医生可以了解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从而评估肠道健康状况。菌群失衡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便秘、腹泻、肠炎等。

诊断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通过检查粪便中的寄生虫卵或幼虫,医生可以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筛查消化道肿瘤:粪便常规检验中的隐血试验和腺瘤细胞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粪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

饮食准备:检验前三天应禁食肉类、动物血、脏器及含叶绿素类食物,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等药物。这些食物和药物可能影响粪便的颜色和成分,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药物禁忌:检验前禁止服用止泻药或润肠排便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样本采集:尽量在早晨、用餐后或进食后排便,此时粪便的水分和食物残渣相对较少,更容易观察到异常。使用清洁、无味的塑料容器留取大便标本,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足够的量进行检测。

检查过程:粪便常规检验一般为肉眼检查,但部分项目如隐血试验和细菌培养等需要借助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进行。患者在提供样本后,通常只需等待一段时间,医生或实验室人员就会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或建议进一步的检查。

结论

粪便常规检验虽然看似简单,但它却是窥探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隐形窗口”。通过这一检查项目,医生可以获取大量关于消化系统乃至整体健康的信息,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粪便常规检验,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维护肠道健康、促进整体健康。同时,也希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够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粪便常规检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 吴君荣)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